中廣網呼和浩特3月13日消息 被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阿拉善盟廣宗寺佛教音樂,近來成為政府大力保護和拯救的對象。
阿拉善盟為拯救瀕臨失傳的廣宗寺佛教音樂,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目前,音樂已經被刻錄成光盤,進入相關數據庫;有關部門準備在廣宗寺喇嘛中培養傳承人;政府將引導文藝團體對佛樂進行挖掘和表演。
公元1770年,廣宗寺活佛德丁格根羅桑圖登嘉措憑記憶將清朝宮廷樂曲帶回寺廟,并融入蒙古族民間音樂加以編排演練,受到僧侶和民眾的喜愛。廣宗寺后來將這些音樂列為宗教活動儀式的伴奏音樂,并規定在每年農歷5月7日至18日廟會期間演奏。
樂曲由《吉森佐》《萬寧化》《南塔觀吉》《柳查寧》《貴圖莫爾》《巴布爾》《央嘎爾》等組成,演奏樂器包括二胡、四胡、云羅、梆子、鼓、三弦、揚琴、竹笛、碰鈴等,樂隊由10人至20人組成。
200多年來,廣宗寺佛樂一直沒有曲譜記載,歷代只靠口傳心授。到1985年,廣宗寺的佛樂傳承人只剩幾位年過七旬的老人。
1985年,在原阿拉善盟文化體育處工作的哈達來到廣宗寺,向喇嘛潛心學習,進行口述記譜整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樂譜。如今,有4名傳承人在寺廟中培養了2名年輕樂手。可是,因為傳承人太少,廣宗寺仍不能組織起自己的樂隊進行演奏。(劉宏章、湯俊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