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人民群眾關注的民生實事、關鍵小事,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湖州市“三服務”活動的重要內容。
湖州市委、市政府對解決民生問題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牽頭抓部署、抓推動、抓落實,圍繞群眾“牽腸掛肚的事、牢騷滿腹的事、經常投訴的事”,今年7月,該市開展以解決“中心城區停車難”“小區物業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整治”等為主要內容的“民生痛點整治攻堅行動”。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湖州市、區縣、鄉鎮(街道)聯動,通過深入排查一批、督辦化解一批、每月亮曬一批、長效鞏固一批等舉措,走進基層、走進群眾、走進矛盾,全力推進整治攻堅行動,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
據介紹,在“中心城區停車難”專項整治攻堅行動中,該市巧用“加減乘除”法,通過公共停車場建設、小區內部改建停車位、利用“潮汐規律”錯時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車位、實施小區車位共享機制、優化智慧停車服務平臺等舉措,“車”“位”矛盾有效緩解,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
![湖州市稅務局青銅路辦公區內開放的共享車位.jpg 湖州市稅務局青銅路辦公區內開放的共享車位.jpg](./W020191014522373030580.jpg)
湖州市稅務局青銅路辦公區內開放的共享車位
做加法 新增車位擴大供給容量
9月中旬,吳興區風雅 [草][頻]洲小區停車位定向租賃簽約儀式在茅安前停車場正式啟動,307個改造完成的車位定向租賃給風雅 [草][頻]洲業主。茅安前停車場位于風雅 [草][頻]洲南大門對面,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這300多個車位的投入使用將有效緩解風雅 [草][頻]洲小區居民停車難的問題。
“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湖州市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三服務”活動總體部署和開展“民生痛點整治攻堅行動”的工作要求,湖州正式出臺《“中心城區停車難”專項整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自7月10日起,由湖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攻堅行動。
《實施方案》提出,實施“雙萬”計劃,即中心城區新增停車位1萬個,挖潛、開放停車位1萬個。如何做好“加法”,實現擴大車位供給量的目標?首先就是要利用各類土地資源增設公共停車場。
“我們整合了不宜植綠的空閑公共場地、閑置儲備土地、橋下空間、斷頭路等場地資源,用以新建停車場,并將市中心益民路、安定書院、勤勞街等拆遷地塊改造成臨時停車場,最大限度地增加車位。”湖州市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茅安前停車場、楊家埠直街停車場、大線場路停車場等13個中心城區停車場的建成和使用,實現新增停車位1996個。
另一方面,一些小區也在加大內部停車位的改建力度。在吳興區南白魚潭小區,施工人員清理荒廢的草坪,鋪設植草磚后,再仔細劃上停車標線。該小區為城區老小區,共有居民600多戶,原有規劃建設的車位僅200個,車位供給嚴重不足。
“我們積極動員小區黨員,做好業主工作,將小區內部已毀綠地、道路邊緣、空閑地帶進行車位改造,成功新增了100多個車位,現在小區內車輛扎堆、剮蹭多發的情況也改善了不少。”龍泉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據悉,通過小區內部車位改造,目前中心城區累計改建新增小區停車位6046個。
除此之外,湖州還積極督促社會單位加快配建停車位建設,引導有條件的醫院、購物中心等增建機械停車樓,開展地下停車場二次機械化改造,實現新增停車位3800余個。同時,按照應劃盡劃的原則,全面施劃道路停車泊位,新增停車位1500余個。通過這一系列的車位新增改建“相加法”,中心城區停車位在短時間內供給容量明顯提升。
![é??????±±è·ˉè·ˉé?¢?3??????????è?|è??????????′é????????.jpg](./W020191014522374216035.jpg)
金蓋山路路面泊位上的車輛停放整齊劃一
做乘法 共享模式發揮成倍效應
白天,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一位難求;下班后,附近小區又車滿為患。“上班找車位”“有車家難回”,這是城市居民時常會遇到的尷尬。
“因為小區車位太緊張,每天下班回家都跟打仗一樣。”家住山水華府小區的劉女士說,以前搶不到停車位只能在小區外面隨便“加塞”違停,常常收到罰單,苦不堪言。
今年8月,湖州出臺了《機關企事業單位開放內部停車場的通知》,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將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周邊小區固定結對,實行夜間(上班前一個小時和下班后一個小時的區間)和法定節假日,定向定額定時供給停車位。劉女士得知消息后立刻向社區提交了申請,現在下班后都直接把車停到離小區一墻之隔的湖州海關停車場,再也不用煩惱搶車位的事了。
據悉,目前湖州中心城區已有95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定向開放停車位5378個,非定向開放停車位320個。
機關企事業單位夜間、節假日開放車位的同時,湖州也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利用停車需求潮汐規律,限時段開放停車位,滿足周邊單位和個人停車需求。“小區開放必須征得三分之二業主的同意,因此,各屬地街道積極動員,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現已對外公示了23個小區、1184個停車位。”湖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位于南太湖新區的鳳凰城就是首批開放共享車位的小區之一。小區外分布著幾十家沿街商鋪,此前僅有門口的路面泊位。經業主同意后,小區物業在地下停車場施劃了40個共享車位,進一步滿足了商鋪業主及來往顧客的停車需求。“工作日的限定時間內,我們非業主都可以在小區的共享車位停車,收費標準也很合理,2小時免費,每天封頂僅5元。”附近商鋪負責人童先生對小區共享車位贊不絕口。
從停車難矛盾需求側發力,湖州通過創新推出的“潮汐停車”共享互補模式,不斷挖潛資源,車位擴容發揮成倍效應,在新增停車位13424個的基礎上,又實現挖潛停車位10003個,“雙萬計劃”全面完成。
![è¥????é±???-?°???o???é?¨??1é? ?¢?è????????è?|??o.jpg](./W020191014522375119126.jpg)
西白魚潭小區內部改造增設的停車場
做減法 因點施策清除痛點點位
康山大型商品交易市場聚集著糧油、機電、五金等十大交易市場,是湖州中心城區內人流、車流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稀缺的車位資源往往給商鋪業主和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不便,而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善。
此次“中心城區停車難”專項整治攻堅行動中,湖州將學校、老舊小區、醫院、購物中心等場所的停車難作為攻堅重點,根據群眾反映的情況,確定了首批26個停車痛點點位。
康山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就是首批確定的痛點點位之一。針對該市場停車難問題,湖州積極利用金湖大橋、清河大橋等橋下空間,改造修建停車場。目前清河大橋停車場已完成道路硬化,正在安裝閘機系統并進行路面施劃。加上周邊道路新建的停車位和同步建設推進的金湖大橋停車場,本月底前康山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將新增近600個停車位。
開學后,不少家長明顯感到,上下學時間湖城鳳凰小學校門口擁堵情況緩解了不少。原來,針對鳳凰小學痛點,湖州對附近梧桐路進行了限時單向通行。
另外,綜合行政執法部門還發起了“護校”行動。交警負責現場維持秩序,兩名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為孩子打開車門,引導護送孩子快速下車。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現場執法人員的協調護送,可以實現車輛隨到隨走,確保校門口通行流暢。
據介紹,對于首批痛點點位,湖州全部制定了一點一策方案,逐一建檔,因點施策,攻堅銷號,采取組織可變單雙向交通、增設臨時或長時停車位、整合可利用周邊停車資源、推進設施改造等有效措施消痛止痛。
目前,山水華府、鳳凰小學、愛山商圈、浙北購物中心等24個痛點已完成整治。停車痛點難點越“減”越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越來越高,特別是市中心商圈附近,有關停車問題的投訴率環比下降了17%。
鞏固痛點整治成果,加強規范化管理同樣重要。在金蓋山路,一輛輛機動車按照路面上的箭頭指示,車頭向外、整齊劃一地停在泊位內。據介紹,湖州編制完成了《停車位設置規范》,統一車輛停放標準,要求做到首尾一致、整齊有序,目前已有1.8萬余個停車位完成標準化施劃。
與此同時,嚴格整治停車亂象。7月至今,中心城區共查處違停行為8.9萬余起,開展各類整治行動517次,處置侵占公共停車泊位55處,糾正不按箭頭指示方向停車6204輛,清理“僵尸車”434輛。停車秩序大為改觀,車輛停放已然成為湖州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aè|????è??APP?1???????è?|è??????°±è???????°?? ?????ˉ???.jpg](./W020191014522376219199.jpg)
只要下載APP并綁定車輛,就能實現無感支付
做除法 數據整合優化智能服務
最近去太湖邊漁人碼頭吃飯的市民發現,停車場出口的通道不再擁堵。車輛駛至出口時,無需停車,系統自動抬杠并完成扣費。
停車付款之所以如此流暢快捷,得益于今年初上線的“湖州停車”APP。據介紹,只要下載該APP并綁定車輛后,即可通過該平臺的無感支付功能,實現車輛出場過杠時間從原來的3秒縮減至1秒。
“可別小看了這2秒。”湖州城市集團相關負責人說,無感支付有效提升了車輛通行速度和服務水平。據統計,漁人碼頭道路通行速度從原先的每小時20公里提升至每小時35公里。
除了漁人碼頭,核心商圈停車難問題的改善更為明顯。據介紹,位于浙北商圈的勤勞街1號、2號停車場憑借智能化改造,已累計為該商圈貢獻近10萬次停車次數。
仁皇山路停車場空車位39個、東吳銀泰城地下車庫空車位540個、安定書院停車場空車位331個……下班時間打開“湖州停車”APP,頁面上清晰顯示了中心城區所有停車場的詳細地址、空車位數及收費標準,還帶有一鍵導航功能。
“由于信息不對稱,車主無法準確了解目的地停車場使用情況。有可能到達目的地后發現無法停車,部分停車場又處在空置狀態,造成資源無法合理利用。”湖州城市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湖州停車”APP,可實現中心城區核心區停車位一屏感知、一鍵導航,有效解決路面空轉扎堆和車位低效空置問題。
按照應納盡納的原則,湖州不斷擴大現有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的智能化聯網建設,在中心城區,部分道路停車位也開始了智能化改造。
近日,湖州城市集團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在青銅路的停車泊位內打孔,安裝地磁感應器。據介紹,這些感應器可記錄車位被占用的時間,并顯示哪些泊位被占用哪些泊位仍然閑置,相關數據信息都會被發送至收費員終端和“湖州停車”APP平臺上,便于精準計費和引導車主停車。
據南太湖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將率先對南太湖新區輕紡路、青銅路、青塘路三個路段人行道上559個停車位進行試點智能化改造,計劃11月1日正式啟用。
優化智能服務的關鍵就是做好數據整合的“除法”。在本次專項攻堅整治行動中,湖州將停車智慧系統納入“湖州城市數字大腦”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智能平臺的歸集整合能力,對車位數、道閘設備等數據進行整理,并啟動車位改造和數據聯網,實現了人力、物力、財力和資源利用的“大整合”“大瘦身”。
據統計,目前湖州已完成道路停車位地磁改造3028個,共有1.8萬個停車位被納入“湖州停車”APP平臺,停車誘導、無感支付等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大大提高了群眾出行的便捷度。(記者 葉詩蕾 郭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