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歐洲華捷發展有限公司與LOGISTIS QUELFOR公司在布拉格簽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捷克站物流園項目正式啟動。該園區可提供干線運輸、保稅倉儲等跨境電商產業鏈綜合服務,助力國內跨境電商企業做大做強。
浙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捷克站項目的加快建設是一個生動縮影。從理念到藍圖,從現實到未來,以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5年來,在“一帶一路”這個“筑夢空間”里,浙江開辟開放發展新空間。
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一帶一路”建設給浙江外貿優化升級提供了難得機遇。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局面,浙江的日用消費品、紡織品、機電產品等主流出口產品積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拓新市場。2017年,浙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為7987.3億元,占全國的份額為10.8%,其中出口占全國份額的14.7%。
中東歐博覽會、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5年來,落地浙江的“一帶一路”相關展會成為全面展示各國發展面貌的窗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品早已融入浙江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同時,浙江也積極走出去,在沙特、越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開展自辦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貿易暢通,成為帶動浙江外貿發展的新引擎。
除了貨物貿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浙江的服務外包、文化、教育等服務貿易產品也迎來了新市場。2017年底,浙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服務出口已占文化服務出口的40%。在馬來西亞,高中理科教材來自浙江教育出版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浙江金華郵電工程有限公司創辦德龍電視臺,24小時不間斷免費轉播我國衛星電視頻道……
憑借民營經濟的發展優勢,浙江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放異彩。為此,浙江省出臺《浙江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支持浙江民企與沿線國家開展產能合作。近年來,浙江省鋼鐵、水泥、鋁等優勢產能積極在“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如青山控股集團投資7.7億美元設立印尼青山不銹鋼有限公司;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5億美元設立百隆(越南)有限公司,帶動當地就業和稅收增長,為當地發展注入新動能。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到2017年底,浙江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累計達191.9億美元,占全省對外投資比重從2014年的15.8%上升到2017年的31.6%。
大規模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2015年浙江全面啟動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以來,已建成浙江中德(長興)產業合作園、浙江中捷(寧波)產業合作園等19家省級以上國際產業合作園,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浙江投資提供了國際化的產業平臺。
憑借向東直面“海上絲路”、向西通達“陸上絲路”的區位優勢,一個個內外聯動、暢通高效的新平臺正應運而生。在陸上,義烏國際陸港發展態勢喜人,中歐班列(義烏)從1條線路增至9條線路,從原來的“有流即開、無流即停”,發展到每周3列至4列常態化開行,開辟了一條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全新的物流通道;在海上,全球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已成為浙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的最前沿。
在網上,由阿里巴巴發起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正在加快建設,以阿里巴巴為主體的商業實踐穩步推進,eWTP秘書處落戶杭州進展順利。憑借物流、支付、通關、大數據方面的創新,浙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加快布局,與沿線國家共享浙江在結算支付、智慧物流等跨境電商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以跨境電商為例,除阿里巴巴速賣通在俄羅斯、巴西等地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外,浙江執御、杭州嘉云、集酷等企業自建平臺,也積極拓展中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商零售市場,為浙貨出海打開了新天地。
新時代,新作為。浙江經濟正乘著“一帶一路”這艘巨輪,全面融入世界經濟。(記者 劉樂平)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