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項目大幅增加,哪些該上哪些該停?村干部用權,怎樣算規范怎樣算逾矩?在杭州市臨安區,9張簡明扼要的操作流程圖對村級重大事項決策、資產資源處置等村級“小微權力”主要內容作出規范。
“村級‘小微權力’要規范,重在全程監管。”臨安區紀委常委徐冠玉說,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項目建設資金持續增長。近3年來,當地多數鎮街村級工程項目數量始終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幅。區里緊盯項目、加強監督,加快構建良性互動的鄉村治理新體系。今年以來,已有9人次因未按流程規范操作被問責。
今年初,於潛鎮逸逸村為澆筑村道,向鎮項目管理辦公室遞交了一份33萬元的預算,其中自籌資金17萬元。考慮到村道建設的填埋土方和駁坎石料都能就地取材,不必花那么多錢,項管辦駁回了這份預算。之后,逸逸村反復測算控制成本,重新遞交了一份村級資金零支出預算,得到通過并順利實施。
在於潛鎮,所有村級項目,無論金額大小,都需要到鎮項管辦報備。鎮里請來專業人員共同研判把關,今年以來提交的128個項目,超五成在第一次申報時被駁回。鎮紀委書記鮑承成介紹,這些項目有的是過度舉債、“寅吃卯糧”的,堅決否決避免“項目沖動”;有的預算明顯高于實際成本,存在較大泡沫,通過重新測算,累計核減資金341.6萬元。
項目好不好,關鍵在運行。光明村有一片退化的雷竹地,經濟效益不高。通過土地流轉,村里建起了集體經營的“光明農場”,農忙時節要請村民來當“點工”。根據流程圖,農場設置了公開欄,每個人的出工情況記得一清二楚。光明村黨總支書記周潮濱說,原來結算工錢時常常是一筆糊涂賬,容易鬧矛盾,“現在好了,干多少工領多少工錢,公開公平,大家都滿意。”
流程的規范,不僅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監督權,也倒逼村干部規范用權。在天目山鎮月亮橋村,9張規范流程圖貼在村務公開欄顯眼位置。村黨支部書記陸法明介紹,工作有了“統一標準”,每個項目開工前公開招標,竣工后接受質量驗收。哪怕是幾萬元的小項目也都清清爽爽。
“規范化制度保證了項目運行的公開透明,既減少了群眾對村級事務的不理解,也解決了少數村干部權力制約失衡情形的發生,讓每一分項目資金都用到實處,預防農村‘小微腐敗’發生。”臨安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楊富強說,接下來,區紀委還將加大巡查力度,確保制度真正落到實處。(記者 何蘇鳴 葉臨風 區委報道組 張偉星)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