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65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在富春江畔十年駐守,繪就了曠世名作《富春山居圖》。峰巒起伏,林木蕭疏,淺水平灘,坡石沙洲……他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
650多年后,同一片青山綠水,富陽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通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春江兩岸神韻更顯;以設計改變鄉村,歷史村落重獲新生;“美麗鄉村”點亮“美麗經濟”,百姓生活全面升級,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
春江兩岸的“加減法”
6月16日,富陽區人民政府與開元旅業簽訂協議,后者將投資3億元,以場口鎮東梓關村為核心,建設以醫、養為特色的休閑小鎮。
緊挨著富春江,東梓關曾因郁達夫而名聲響亮。可四五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年久失修的破敗小村。2014年,一支年輕設計師團隊進駐東梓關,他們勾勒了畫家吳冠中水粉作品中的江南民居式樣,并以經濟實用的建造方式重構了46幢民居。
從此,東梓關不僅成為百姓滿心歡喜的“家”,更獲得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成為新景點,并成功吸引了投資大單。
“怎樣描繪‘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富陽采用的做法是,先做減法,后做加法。”富陽區委農辦負責人表示,“減法”,是去除影響春江兩岸整體風貌的“瘡疤”;而“加法”,是通過設計和開發,進一步提升它的“顏值”。
2017年以來,富陽全區累計拆除違法建筑1150余萬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積1160余萬平方米。此外,富陽還持續發力,關停歸并了超過300家造紙企業,拔除了500多支煙囪,富陽的水更清、空氣更好,環境更美了。
在“減”基礎上,富陽又以設計為撬動點,為鄉村增添韻味——以春江兩岸為重點,富陽打造了以煙雨桐洲、梧桐孝道等為代表的精品旅游線路,以及以文村、東梓關、望仙為代表的美麗村落;富陽還邀請了一大批設計師、規劃師,一個接一個走上精品線路、走進鄉鎮村落,分別根據它們類型,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線路和村落。
“以設計改變”鄉村,在富陽得到了最佳注解。
“美麗經濟”引發產業變革
龍門鎮擠滿了人,東洲街道擠滿了人,湖源鄉擠滿了人……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富陽首屆鄉村百花大會“引燃”了鄉村游。不僅家家戶戶種植花卉,富陽所有鄉鎮(街道),都推出了主題花卉展吸引各地游客。
據統計,“五一”期間百花大會主場龍門鎮接待游客16.3萬人,全區接待游客38.09萬人,皆創歷史新高。
“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不僅要有“形”,還要有“神”。根據春江沿岸鄉鎮的不同特點,富陽因地制宜,為這幅畫卷注入產業之“神”。
在東洲街道,一群“農創客”對當地的葡萄進行了從種植、包裝到品牌、物流等全方位提升。“過去,這里的葡萄最遠只能賣到杭州市區。可如今,東洲葡萄已暢銷云南、湖北等省,畝均收入提升數千元。”富陽“農創客”孵化器發起人陸煒強自豪地說。
不僅在東洲,用“美麗鄉村”“美麗城鎮”點亮的“美麗經濟”,在富陽廣袤的鄉村大地上隨處可見。
在龍門鎮,面積達3.2萬平方米的古建筑進行了整體控制性修繕,破舊的墻面被重新繪制,山水、駿馬以及當地特色的“孫氏家徽”,讓古鎮的吸引力大增,客流較上一年度增加25%左右,商鋪、民宿的收入明顯提升。
在洞橋鎮,查口村和賢德村選出了家里最干凈、最漂亮的60多戶農戶,每天將來自附近杭州(國際)青少年洞橋營地的孩子接回家,進行農事體驗。“不僅村民直接獲得了收入,鎮上的11家民宿,一到節假日都會爆滿。”查口村黨總支書記黃小強說。
人人參與振興鄉村
如今,萬市鎮何家村村民沈高蓮早上起床后,總先忙著打掃院子,為種在瓶瓶罐罐里的花花草草澆水、施肥。村里每月評選一次“最美庭院”,能否被評上“精品戶”成了村民在乎的大事。在這里,不僅庭院干凈漂亮,連柴火都有了創意造型。
2017年起,富陽鄉村已經舉辦了上千場“美麗庭院”比賽。村民們比武熱情不斷高漲的同時,“拆違建、清溪流,掃干凈、堆整齊,種滿園、點漂亮,增收入、人和諧”共24個字的“三字經”,也成為了所有人的心之所念。
只有把家園建設好了,“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才會有人氣。由區委農辦牽頭,富陽每年出資500萬元,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能培訓。“從浙大、農科院來的專家,走進了我家,手把手教我給桃樹剪枝。”新登鎮九二村村民何建強說:“專家教我的,我又去教村里人,村里的果園收入越來越高。最近,村里回來了6個大學生,不做白領做農民。”
此外,富陽還從基層治理出發,建立了“組團聯村”、村級后備干部培養等制度,讓更多“能人”、年輕人回家,加入到振興鄉村的隊伍當中。據統計,富陽275名新進村級黨組織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為35.6周歲,較上一屆下降了5.2歲。(記者 趙路 通訊員 徐磊)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