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投資商陶開泉每天一早都要到臺州市黃巖區頭陀鎮中華橘源田園綜合體的總控室,查看橘園的水分、二氧化碳、肥料等數值,“剛種下的橘苗特別嬌貴,最近氣溫高,不能讓它們渴到、餓到。”
去年,陶開泉投資2000多萬元,在此種下360畝蜜橘新品種“紅美人”。順利的話,部分嫁接的橘樹今年下半年就能結果。新品種口感好、產量高、市場銷量大,價格至少每斤30元,比老品種高出好幾倍,總產值預計將達3000萬元。
“到黃巖來投資,我最看重的就是這里的產業前景。”長期從事農藥、肥料銷售的陶開泉,幾年前進軍柑橘種植業。他的橘園位于永寧江畔。兩岸上萬畝橘園,曾是黃巖蜜橘的核心產區。近年來,因品種老化、分散經營等問題,傳統黃巖蜜橘知名度下降,產業日漸萎縮。為突破瓶頸,去年5月,黃巖成立柑橘產業振興發展領導小組,力爭通過政策激勵、品質提升、品牌運作、市場營銷等方式,用5年時間全力提振黃巖蜜橘產業。
橘園旁,一條橘源路正在鋪設,將連通江畔的幾個種植基地;一座跨越永寧江的景觀橋正在修建;一座展陳黃巖蜜橘歷史文化的柑橘博物館已在江岸邊雛形初顯……用不了多久,這個田園綜合體將成為一個“鄉村CBD”,不僅有高品質的種植基地,還有觀光旅游、文化展示、農業科研等功能配套。“這正是我理想中的現代農業園。”陶開泉感慨道。
投資農業項目,前期投入大、種植周期長、資金回收慢,不少投資者不愿涉足。為讓工商資本有信心,黃巖于去年爭取到3億元的省“兩山”財政專項激勵資金,用于投資田園綜合體、農業旅游、生態農業等鄉村振興項目,預計5年內可撬動65億元工商資本投資。
這種撬動作用,黃巖區農林局副局長王立宏深有體會。他給記者算賬:修路700萬元,錢由政府出;橘園土地流轉、開挖溝渠等大量前期工作和政策處理,項目進駐前當地都已做好;230萬元的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財政補貼70%;每畝5萬多元的現代化鋼架大棚,財政補貼70%……
全新的業態規劃、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大大提振了工商資本的投資信心。據悉,2017年和2018年兩年2億元的省“兩山”財政專項激勵資金目前已經到位,撬動了11.35億元工商資本投資黃巖鄉村建設。“最近還有好幾批投資商在跟我們洽談,他們準備投資34億元,在田園綜合體里種植柑橘、建設旅游綜合項目等。”對于鄉村的發展前景,頭陀鎮鎮長黃革軍信心滿滿。(記者 梁國瑞 錢祎)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