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水富港上半年吞吐量營收雙躍升——“黃金門戶”激蕩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盛夏的水富港,江風浩蕩,汽笛悠長。起重機巨臂揮舞,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在碼頭與船舶間高效流轉,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上半年,這座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黃金門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貨物吞吐量突破416.33萬噸,同比增長51.54%;營業收入飆升至6.267億元,增幅高達96.94%,創下歷史同期營收新紀錄;集裝箱作業量達29644標準箱,其中鐵路集裝箱占比超九成,同比增長25.16%,港口發展的脈動強勁。
作為云南省唯一實現3000噸級船舶江海直達的長江干線港口,水富港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其爆發式增長的密碼,深植于“港航貿一體化”戰略指引下對“水公鐵”多式聯運優勢的極致發揮。
水富港依托獨特的“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向東經長江黃金水道連接成渝、武漢、上海,向南則借內昆鐵路、泛亞鐵路輻射昆明及東南亞。它不僅是金沙江下游700多公里庫區物資翻壩轉運的“最后一站”,也是內昆鐵路和銀昆高速公路南下入滇的“第一站”。上半年業績的爆發式增長,有力帶動了周邊物流、倉儲、加工等產業協同發展,“以港興城、以城促港”的良性循環格局加速形成。
走進水富港中心作業區,巨大的岸橋高效裝卸,專用鐵路線直抵碼頭前沿,貨物在船舶、卡車、火車之間無縫銜接!案劭谀苡薪裉斓耐掏履芰,基礎設施的持續升級是硬支撐。”水富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水富港已形成“三作業區、一物流園、五連接線”的布局。中嘴作業區3個兼顧3000噸級的泊位年吞吐能力320萬噸;中心作業區2個泊位投入運營,年設計吞吐量件雜貨76萬噸、集裝箱6萬標箱;物流園區倉庫、堆場及進港鐵路、公路全部投用。隨著向家壩作業區翻壩轉運設施項目推進立項——規劃建設13個泊位,大宗散貨翻壩運輸能力將進一步完善。
依托無縫銜接的專用鐵路與得天獨厚的區位,水富港已成功打造多條多式聯運精品線路:云南腹地(昆明、大理、曲靖)—水富港—長江中下游;金沙江庫區—水富港—四川(資陽、成都);金沙江庫區—水富港—長江中下游。這些線路已實現定點、定線、定價運營,成為長江上游名副其實的硬核物流樞紐。
面對市場變化,水富港主動創新業務模式,為增長注入源頭活水。在貨種結構上,港口堅持“多條腿走路”。磷礦、玄武巖、化肥、白糖等傳統支柱貨源通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保持穩定,磷礦全程物流鏈創新集成“散改集+集改散+多式聯運”全要素,大幅提升效率。上半年,入箱貨種更加多元,糧食、硫鐵礦、氫鈣等新貨源持續拓展。在業務形態上,港口突破單一裝卸,構建“貿易+物流+裝卸”三大業務支柱。靈活實施貨物“散改集+集改散”,滿足不同形態貨物需求。2024年前10月供應鏈貿易額已突破10億元,為營收激增開辟了新航道。
從默默蓄力到強勢崛起,水富港的發展軌跡清晰可見,2020年貨物吞吐量僅30萬噸,到2024年達到713萬噸,增速顯著。集裝箱作業量同樣迅猛增長,2025年上半年達到29644標準箱,其中鐵路集裝箱占比超過92%,凸顯其聯運樞紐的核心地位。
港口汽笛長鳴,江水奔涌不息。憑借上半年吞吐量與營收的“雙突破”,水富港在長江上游航運版圖中的樞紐地位更加堅實。隨著“十五五”規劃項目的落地推進,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港”正以乘風破浪之勢,為云南融入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能。(記者 李承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