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7月25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7月24日,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在昆明舉行“美麗云南建設”2025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州(市)系列的第二場專場發布會,系統介紹大理州、普洱市、德宏州和西雙版納州在美麗云南建設中的探索實踐和階段成效。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大理州:全域推進生態保護 構建國際化美麗城市標桿
大理州始終把洱海保護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已建成129公里生態廊道,實現洱海流域污水管網全覆蓋,洱海水質持續穩定在Ⅱ類及以上。全州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9%,建成52個自然保護地,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濕地城市和“無廢城市”試點。
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大理州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100%,加快“零碳園區”建設步伐。農業、旅游業、傳統產業加快綠色賦能,“蒼洱留香”大米品牌溢價超過30%,年接待游客超1.1億人次。當前,大理正以《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5—2027年)》為抓手,構建“六大建設方向、四大清單體系”,致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美麗城市標桿。
德宏州: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保護與發展協同共進
2024年以來,德宏州圍繞“六個更美”目標,持續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經濟發展方面成效明顯。全州已建成各級自然保護地9處,劃定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361.22萬畝,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機制,成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區域之一。
在推動綠色經濟方面,德宏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綠色旅游和綠色制造,打造“德字號”綠色食品品牌,探索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共贏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普洱市:綠水青山成為高質量發展“幸福底色”
近年來,普洱牢牢守住生態底線,系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8年維持“優”,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4年獲評“優”,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達96.15%,位居全省前列。
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普洱市入選全國康養城市20強,思茅區入圍全國康養百強縣區,綠色生態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生態優勢正不斷轉化為群眾可感可享的民生福祉。
西雙版納州:制度保障與生態智慧融合 打造“熱帶雨林之城”
西雙版納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自治條例》,制定完善森林資源、古茶樹保護等多項地方性法規,建立較為完備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率先在全國建立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制度,創新構建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西雙版納持續實施熱帶雨林“五大行動”,建成22個濕地保護小區、12個自然保護地,總面積達6851.8萬畝,推動國家植物園、亞洲象國家公園等重點生態項目建設,亞洲象種群數量保持穩定增長。通過加強中老跨境聯合保護,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獲得國際認可,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熱帶雨林之城”新圖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