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25日消息(記者韓雨晨 實習記者胡瓊月 李思睿)“差點讓孩子上不了學!所幸,現在終于有戶口了!”攥著嶄新的戶口簿,天津市寧河區俵口鎮的居民馬大姐聲音哽咽。今年年初,她焦急地找到俵口派出所,表示一雙即將小升初的兒女因早年缺乏出生證明,導致沒有落戶。民警核實情況后,依據天津市補辦政策特事特辦,迅速為兩個孩子解決了升學難題。這張薄薄的戶口頁,托起的是一個家庭的未來。

這樣的溫暖故事,在俵口派出所日常工作中并非個例。日前,天津市公安局寧河分局俵口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這份榮譽的背后,是他們用法理情交織的守護,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筑牢民心防線。

快偵快解 筑牢平安防線

“民生無小事,小案不小看。”這是俵口派出所所長王建常掛嘴邊的話。一輛電動車,往往是普通家庭的重要資產。今年3月初,俵口派出所接到一起電動自行車被盜的警情。辦案民警火速前往現場、調取監控,短短幾小時便鎖定嫌疑人并跨省抓獲。

辦案民警集中研判案件(央廣網發 俵口派出所供圖)

在俵口派出所,這樣的效率并非偶然。據俵口派出所執法辦案隊隊長楊陽介紹,他們大力推行“快偵快破”機制,尤其對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雷霆出擊。“真沒想到這么快就破案了,感謝警察同志的付出!”報警人質樸的贊譽,是對效率最真實的注解。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所行政案件平均辦案時長顯著縮短,從2024年7.97天壓縮至目前的5.59天,將“時間就是正義”落到實處。

而面對占警情70%至80%的各類糾紛,他們同樣下足功夫。今年4月,一起小學生沖突報警牽出了深埋多年的家長積怨。表面是孩子打鬧,根源卻在兩家人陳年的心結。民警沒有簡單處罰了事,而是聯合村委會、學校組建專班,開啟了一場“破冰”行動:分頭上門傾聽雙方“苦水”,梳理恩怨源頭;搭建三方會談平臺,引導換位思考;以法為綱、以理服人、以情共感,強調和諧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關鍵。一周多輪調解讓冰封的親情逐漸消融,最終兩家人握手言和,孩子也重拾友誼。正是這種“法理情”相融的柔性執法,讓俵口派出所今年以來矛盾糾紛成功化解率高達98%。

服務無界 架起便民橋梁

窗口雖小,連的是民心。俵口派出所將“親民、愛民、惠民、便民”理念融入服務血脈,大力推行“一窗通辦”,精簡戶籍證明材料,為“老弱病殘孕”開辟綠色通道。民警主動背上設備,將上門辦證、送證到家服務延伸到田間炕頭,把“最多跑一次”升級為“一次不用跑”。

民警為居民提供服務(央廣網發 俵口派出所供圖)

服務的溫度,有時也在危急時刻顯現。2024年7月,一對夫妻矛盾激化至動手推搡,處警民警在勸解中手臂不慎被抓傷。面對這一“意外”,辦案民警并未追究,而是聚焦矛盾核心,組織精干力量分頭疏導:既嚴肅指出動手的法律后果,更從家庭責任、長遠影響切入,喚醒親情理性。最終,夫妻倆慚愧和解,民警臂上的傷痕,成了這場親情修復的無聲勛章。

執法的公信力,根植于規范化。俵口派出所構建起嚴密的內控體系:建立覆蓋常見案件的“證據規格指引庫”,為民警提供清晰的“路線圖”;嚴格推行“一案一碼”管理,案件全流程閉環可追溯、防積壓;法制員每日網上巡查初審,所領導定期梳理問題點對點整改,疑難案件“集體通案”集中攻堅,確保執法尺度統一。

從規范高效的案件管理,到帶著溫度的矛盾化解,再到無微不至的窗口服務,俵口派出所如同一棵扎根鄉土的大樹,以法為干、以理為枝、以情為葉,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默默蔭庇著一方安寧。正如老百姓樸實的評價:“拿咱老百姓的事兒,當事兒!”這,便是陽光下最堅實的守護。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