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陜西榆林定邊縣檔案館二樓會議室內,一場農村土地確權檔案移交儀式正在進行。定邊縣農業農村局向定邊縣檔案館移交了農村土地確權檔案,雙方共同簽署了《農村土地確權檔案交接文據》,62951卷農村土地確權檔案正式移交入庫,標志著全縣農民土地權益邁入雙套制(紙質版和電子版)管護新階段。

檔案交接儀式(定邊縣檔案館供圖)

作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核心憑證,此次移交的檔案經數字化細化統計達65963卷,涵蓋戶檔64091卷、確股類1476卷及綜合類396卷,被納入定邊縣檔案館規范化管理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數據支撐。自檔案移交入庫以來,定邊縣檔案館創新采用“雙套制”管理模式,通過實體存檔與電子備份相結合,既保障原始檔案安全,又實現“一戶一檔”高效檢索。

筑牢安全防線:實體與數字“雙保險”。定邊縣檔案館嚴格執行“十防”標準(防火、防潮、防光、防水等),對入庫檔案實施專業化保管,同步完成全部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并將數據異質異地備份,確保檔案實體與電子副本“雙安全”,用最嚴謹的態度守護這份“無價之寶”。土地確權檔案目前已掃描超過298萬頁,圖紙掃描超過1.4萬頁。

深化數據應用:從“沉睡檔案”到“活資源”。依托數字化成果,定邊縣檔案館啟動建立土地確權專題數據庫,為農民查詢、產權流轉、糾紛調解等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借助高清掃描和電子檢索系統,利用者可快速調取檔案信息,這既是對紙質檔案的一種保護,更向方便群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定邊縣農業農村局與檔案館將密切合作,推動檔案數據在鄉村治理、產業規劃等領域釋放價值,真正實現“死檔案”變“活資源”。

檔案數字化管護(定邊縣檔案館供圖)

強化協同機制:跨部門聯動護航長效管理。檔案移交并非終點,而是責任“接力”的開始。定邊縣檔案館將與農業農村局建立定期對接機制,持續完善檔案動態更新流程。同時,各鄉鎮協同配合,使后續新增檔案及時入庫。這種“部門牽頭+基層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農村檔案管理質效。

下一步,定邊縣檔案館將以此次移交為契機,持續提升檔案服務效能,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更強勁的“檔案力量”。(定邊縣檔案館供稿)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