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7月3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從山東省相關部門和東營市了解到,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項目目前正加緊施工建設,預計今年10月份,項目將完成全部施工和關鍵研發設備的安裝、調試,初步投入運行。

  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由天津大學牽頭,聯合8家行業內領軍企業和業內專家共同投資,重在解決稀土催化材料技術在行業應用中的“卡脖子”問題,主要圍繞移動源尾氣凈化、固定源廢氣治理、新能源催化等方面重點布局,以此打破國外專利壟斷和技術封鎖。

  距離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項目不遠處,占地127畝的稀土功能材料項目也在加緊建設。稀土功能材料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園區產業鏈發展規劃和企業擴張計劃,江西贛州國瓷博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熟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研發團隊將整體搬入,對整個園區來說實現了產業鏈補強。目前相關廠房主體施工已經完成,預計8月底完成建設交付使用。

  稀土催化材料產業園目前包括稀土催化研究院項目、稀土功能材料項目在內的總投資33億元的7個項目已經實現進駐,從稀土催化技術研發到基礎材料生產,再到終端產品制造及應用、戰略性資源循環利用,整個園區的產業布局正在加速成型。

  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在山東全省率先推出的“研究院+中試基地+產業園區”的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研究院與中試基地、產業園區系統規劃、同步建設、一體推進,打造閉環運營體系,這樣可以實現稀土催化關鍵技術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模式創新“雙創新”,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雙融合”,領軍企業和領軍產業園區“雙領軍”。

  為了讓體制機制更加靈活、更加貼近市場,稀土催化研究院采取“股份制公司+學術委員會+專業化團隊”三位一體的組織架構,由股份制公司專業運營,科技成果和轉化收益歸研究院所有,其他參與方按股份、出資比例分紅,最大限度激發了各方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