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舉辦“科學與人文的沖突與對話”國際研討會
2016-05-13 13:04: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5月13日(記者吳善陽)由上海交通大學與歐洲科學院共同舉辦的“科學與人文的沖突與對話”國際研討會今天在上海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頂級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超級大腦”之間的思維碰撞,探討著關于全球人文學科建設的機遇與挑戰、發展與未來。
本次會議是歐洲科學院與上海高校的首次合作。參會外方代表來自八個國家,多為歐洲科學院士或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方代表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或教育部長江學者為主。
“后人文時代已經來臨,傳統的人文主義以及人文學科將受到挑戰。”通過回顧現代中國歷史上人文主義的發展演變歷程,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學者、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寧認為我們現在處于一個“后理論時代”:理論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無所不能,所向披靡。近十多年來“后人文主義”理論思潮在西方世界的興起說明,人類和那些同樣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一樣,其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自然規律。盡管后人文主義的崛起是對人文主義的挑戰,王寧仍呼吁加強類似關于數字人文的交叉性研究,以彌補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鴻溝,并在這兩者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良性互動和互補關系。
對此,歐洲科學院院士、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斯文德·埃里克·拉森同樣強調了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跨學科已經納入研究者、教師和決策者的主要議題中,因為研究人員所面臨的諸多復雜挑戰已經超越了單一學科所涉及的領域;同時傳統學科畢業生受到的專業教育跨度不夠,高等教育體制需要順勢改變。在此背景下,跨學科研究成為一個不斷重新思考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的過程。
為合理發展學科交叉融合,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人文藝術研究院,著眼于實現交大文科跨越式發展目標,搭建文科創新平臺,聚集高端人才,強調國際化、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目前該院已有兩位講席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上海交大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劉康指出,西方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中,各專業領域之間并沒有太嚴格的壁壘,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和平共存。在中國,“liberal arts”(博雅教育)通常翻譯成文科,人們忘記了它科學性的一面。劉康通過追溯中國學科劃分以及大學結構的變化,提出了以下問題:博雅教育能否為人文學科的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評論》主編、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西奧·德漢認為人文學科將成為未來大學的核心學科之一,應受到更多的支持與重視:首先,在決定技術革新可能帶來的倫理邊界方面,人文學科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其次,唯有人文學科提供一種回顧性或前瞻性‘描述’,這種個人或集體的‘文本’,將使我們理解過去與未來的意義或至少賦予其某種含義;再者,人文學科不易受經濟效益的影響。在大學管理體制方面,歐洲科學院院士、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工商管理教授拉爾斯·英瓦爾探討了世界一流高校的治理。全球大學都面臨著愈發明顯的市場壓力,對于大學的創新和全面發展的畢業生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英瓦爾以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兩所世界一流大學為例,探討了美國大學的管理體制,重點討論大學董事會、大學校長和大學參議員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三方的互動合作,并指出這種三方管理模式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比較文學教授伯納德·弗朗哥通過對狄爾泰的“精神科學”闡釋,探討了科學與人文之間的矛盾,并嘗試建立一種科學性的人文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論述了19世紀以來的科學主義對西方文論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呼吁文學研究和文學理論批評要回到文學本體。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上海
自4月上海市啟動敬老卡申辦工作以來,上海銀行業積極承接敬老卡金融服務工作,相關工作穩步推進。
2016-05-13 13:04:00
5個多月來,上海市工青婦組織和各區縣按照中央批準的改革方案,狠抓落實和推進,建立起“小機關、強基層、全覆蓋”的群團組織體系。目前,上海市工青婦機關均已實現“扁平化”設置,內設機構精簡幅度不低于25%。
2016-05-12 07:24:00
交通整治就"一陣風"?昨天(10日)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白少康在與市民就相關問題討論時明確表示,
2016-05-11 14:5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