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華星接受中央臺記者陳菲的獨家專訪(央廣網發 陳菲 攝)
央廣網深圳6月29日消息(記者陳菲 實習生張詩穎)日前在深圳舉辦的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2015年年會中,“讓中國了解社會企業”的標語被放得很大。中國社會企業的發展,或將成為深層次改變社會的力量。論壇后,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 Founder)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華星接受了中央臺記者的獨家專訪。
正如名字中的“星”那樣,魏華星像一個閃耀的星星,用自己的努力踐行著社會企業的宗旨。魏華星擁有打拼商界十多年的背景和大企業的投資與管理經驗,2007年,他創辦非牟利慈善創投基金,把招募回來的資金,用于不同的社企中,并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社企項目經驗到香港,以創新的投資方法和專業力量,支持香港社會創新發展。同時,他還是大學兼任客席講師、專欄寫作作家?釔叟懿降乃曾挑戰北極馬拉松及隔壁沙漠超級馬拉松。并榮獲2011年度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度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等榮譽。
香港社會企業的發展仍處于嬰兒階段
當上兩個孩子的爸爸后,魏華星“對社會和未來有了不同的想法”。他意識到,社會中有越來越多只靠政府力量或是傳統的慈善會和公益力量很難去完成解決的情況,他更想為后代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中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和能力,很多人想更多地奉獻社會,而不只是交稅,我想到把大家的力量加起來,一起用商業的有效率和目標為本的理念與方法,將慈善融入商業!蔽喝A星坦言,社會企業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將商業用社會的理念來包裝,而是發自與內心想要為社會做些事,“作為社會企業,透過和很多大企業的合作,使老板和主管在賺錢中也找到一種方法去做社會善功”。魏華星認為這是社會企業較大的帶動作用。
“在過去七八年的時間里,香港社會企業的數量差不多翻了一倍,大概有400多家,這還不算很多民間由下而上、沒有依靠政府資金的企業。”不過,魏華星認為目前香港社會企業的發展仍處于嬰兒階段。通過努力,逐漸有更多人開始創立自己的社會企業,很多企業開始考慮尋找社會創新方式。
作為非盈利性機構,目前社會創新基金所涉及的公益項目有20多項,包括“鉆的”無障礙的士,“綠色星期一”、“光房”可負擔房屋、“全城街馬”、“盛食同學會”及“游樂道教育”等。此外還有10多項正在孵化培育中。魏華星坦言,社會企業有雙底線,除了必須要達到的社會目標,還要考慮商業目標。四年前啟動的為乘坐輪椅人士提供的士服務的“鉆的”,在第二年便開始盈利。三年前推出的倡導周一素食的“Green Monday” 項目,收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響,超過160萬的香港人吃素,北京、上海也形成社會風氣。而從日本引入的“銅銀善”項目,通過與餐飲企業合作,在菜譜中推出同名餐點,凡點此餐就會有一份相同的飯到達非洲或者國內貧困山區孩子的手中。引進自德國的“黑暗中對話”則讓人們在黑暗的房屋中切身體驗盲人的生活,倡導關愛盲人。
“比起障礙,我更多看到的機會”
很多人面對創業與投資所面臨的眾多挑戰前踟躕不前時,魏華星卻認為在資金與社會網絡之外,最重要的是熱情,是出于對社會問題的關心,將內心的故事和對社會的不滿轉化為行動的愿力!爱斈阌羞@個愿力,很多人都會過來幫助你,你就會把它落實成行動,投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他補充說,“公司的資金來源都是一些私人資金、家族資金、或是獨立的慈善基金。落實一些好的案例,它自然會找到資金。”
作為社會創業家,魏華星總是能在障礙之外看到更多的機會!罢系K永遠都存在,當我們真的要把改變做起來時,就一定要看到其中存在的機會。問題在于我們沒有足夠的點子和方法去和企業合作,而不要停留在障礙的借口,”魏華星說。
魏華星還將社會創業實現的路徑歸納為4個“i”,首先是inspire,是對社會問題得到的啟發和突破點;第二個是invent,關注于同一個問題的突破點如何產生多種不同想法。其次是incubate孵化,即將想法具體落實下來,試運營一部分。最后則是invest,找一些大企業和媒體合作投資社會資本。他強調,前三個部分做好了,最后一部分就會來得很自然。
夢想社會不再需要社創基金
談到社創基金今后的發展時,魏華星的答案出人意料:“我想有一天社會創投基金可以倒閉,或是社會企業這個概念可以消失”。他認為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在于給現在的社會一個啟示,希望能對商界、政府或者其他界別都能有所啟發和行動。“希望有一天企業做生意時可以關顧社會,這是一個最大的烏托邦吧!”魏華星笑著說。
魏華星講到,如果要對企業重新定義,首先是要對成功的看法再定義!拔覀兊牡拙是改變”,他主張深度了解社會問題,花時間和精力去討論它。“一個人對社會的心除了自己成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對身邊的人帶來很多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