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3期廠房,出口歐盟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電池托盤全工藝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外部環境充滿挑戰,內陸省份湖北用一份亮眼的外貿成績單,給出了一份發展的確定性:

上半年,湖北進出口同比增長28.4%,居中部第一;

湖北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保持中部第一。

“兩個第一”,蘊含著湖北怎樣的發展追求?

新航線新通道新市場

湖北外貿上新不斷

湖北的外貿增速從哪來?

分析上半年進出口相關數據不難發現,關鍵字是“新”。

新航線。武漢經開港首條直達日韓的近洋航線正式開通。花湖國際機場國際貨運航線已開通45條。今年上半年,花湖國際機場累計貨運航班達1.97萬架次,其中國際7046架次,同比增長3倍多。7月21日,湖北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作為湖北首家本土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貨機自己管,航線自己飛。

新通道。時間就是金錢,湖北拼搶時間。湖北在全國首創“聯合一站式”關檢前置模式,花湖國際機場貨運通關的海關作業時間壓縮至5分鐘;推行武漢陽邏港—上海洋山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物流時間縮短2天。湖北爭取鄂州破格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4倍。首批新型易貨貿易試點落地,打通“貨動錢不動”外貿新模式。

新市場。老朋友越來越鐵,新朋友越來越多。湖北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超三成,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分別增長五成左右,對中東等進出口增長超四成。湖北省商務廳、武漢海關、湖北省稅務局實施一攬子防沖擊措施,全力動員企業“搶出口”。

新產品。多極市場帶來的不僅是訂單分散風險,更是需求多元倒逼產業升級。湖北的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機電產品是傳統的出口大類,保持強勢增長態勢。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手機、集成電路分別出口138億元、130.3億元、117.1億元,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鋰離子蓄電池出口66.6億元,實現倍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88.6億元、增長超兩成。同期,茶葉、小龍蝦、蛋品等特色農產品出口均居全國前列。

“新”字背后,也是湖北整體提升支點開放輻射力的生動寫照。今年,湖北提出“大力實施樞紐提能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開放輻射力”,大力實施五大行動、打造五大高地,在對內對外開放上奮力趕超進位。

破圈突圍

全省上下共同托舉起這份成績單

這份“兩個第一”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看地區,上半年,武漢市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增幅超兩成。不僅武漢拼,各市州也很拼。16個市州(不含神農架)全部實現正增長,14個市州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

看企業,湖北文旅、湖北聯投、長江國貿等國有外貿平臺貢獻突出。

看部門,拼字當頭。干部隊伍作為事業發展的生力軍,能力素質直接關系到支點建設的成效。湖北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年”以來,一批“響當當”“硬邦邦”的干部隊伍,干出了“嗷嗷叫”“頭拱地”的精氣神。

湖北省商務廳全力實施“防沖擊九新措施”,通過做大外貿朋友圈、推動出口轉內銷、培育外貿新動能、紓困解難保主體等措施,動員外貿企業“搶出口、調結構”。2025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場行動、世界500強對話湖北,一系列外經貿活動堅定企業“走出去”、外資企業在鄂投資信心和決心。

武漢海關實施五大行動,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一企一策”指導落實國家有關規定,上半年為企業減免稅款4.5億元、增長9.8%。應惠盡惠,RCEP享惠貨值12.1億元、增長16.3%;內河運費扣減2648萬元、惠及企業487家。

湖北省稅務局優化出口退稅服務,深化與商務、海關等部門的協同聯動,持續落實非接觸、無紙化、免填報、容缺辦等系列措施。上半年,全省共辦理出口退(免)稅210.49億元,增長36.03%,高于全國同期平均增幅近15個百分點。

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北,用一條條新航線、一次次快通關、一個個新客戶,把“難”變成了“能”。

面向未來,湖北繼續奮勇奔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