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八千年骨笛、五千年陶塤奏出鏗鏘沉穩的遠古回響;三千年編鐘、兩千年古琴演繹漠野河洲的古老戀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輕盈舞女笑語盈盈翩然而來;12月3日晚,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走進國內高校首場演出選擇在具有百年辦學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河南大學舉行,流傳久遠的中國古樂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氣勢恢宏的河大禮堂驀然“相遇”,一場“國保”里演繹“國寶” 的盛宴引領河大學子追尋一個古老民族文化的記憶。
伴隨著婉轉悠揚的古琴曲,步履輕盈的舞女在盤與鼓間踏節倒拍、俯仰往來、若奔若翔,以優美的舞姿將漢代《七盤舞》完美呈現;特磬的清脆響聲和著古琴的優雅旋律,將《詩經?周南?關雎》中青年男子思念溫柔美麗姑娘的故事娓娓道來;傳統中國鼓與彈撥樂器琵琶兩種截然不同音色的巧妙融合,和著中國傳統戲劇中打擊樂的節奏,詮釋出新穎別致的《商調?水底魚》。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一曲曲美妙動聽的古曲在大禮堂里久久回響,河大學子在古樂的氛圍中感受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太震撼了!第一次聽到如此美妙的古樂演奏,比現在的樂器演奏出的曲子還要有韻味、還要好聽呢!”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12級操文娟感慨地說。
演奏結束后,想要對古樂器“一探究竟”的同學們紛紛走上舞臺,“零距離”觀摩古樂器,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編磬的演奏者李蘊華熱心地向同學們講解磬的敲擊方法,她告訴記者:“我本來就是學音樂的,畢業后接觸到古樂器,對聲音清脆的磬產生了興趣,希望可以通過我們整個團隊的演奏,讓更多的音樂學子參與到中國古代音樂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展演中來。”
華夏古樂的樂器和服飾都是中國古代音樂考古研究成果原汁原味的復原和再現,河大師生在古樂盛宴中感受著中國文化遺產所具有的千古共鳴的魅力,古老的樂曲、豐富的人文氣息呈現著中國傳統音樂的歷史面貌,在百年河大留下悠遠的回響。
據悉,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曾在上海世博會、國家大劇院等地方演出,并受邀到美國巡演。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由省文化廳、省博物院、省古代音樂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通訊員 董蘭蘭 攝影 史周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