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廣東法院證券虛假陳述侵權案件審判白皮書(2022—2024年)》及證券糾紛典型案例。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廣東法院持續創新工作機制,強化與證券監管部門協同,依法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白皮書共四部分,包括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情況、審理機制創新、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舉措、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對策和建議。白皮書顯示,目前,廣東省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一審案件由廣州、深圳、珠海、汕頭四地中級人民法院集中管轄。2022年至2024年,全省法院共審結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17515件,2024年新收一審案件同比下降34.7%,調撤案件5357件、調撤率超30%。被訴上市公司共111家,其中,制造業64家、信息技術行業17家、建筑行業7家。已判決案件涉及上市公司65家,其中52家受到行政處罰,7家同時涉嫌刑事犯罪被啟動刑事訴訟程序,12家被監管部門、交易所采取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措施。

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廣東法院依托數字賦能,提升審判執行質效。建立了數字化訴訟服務平臺,出臺了《關于在金融審判中探索建立示范判決機制的工作指引》《廣東法院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審理工作疑難問題解答》,推出了“同類糾紛非訴方式解決+平行案件審前調解+平行案件訴中調解+平行案件審理”的全鏈條糾紛處理方案。廣州中院在全國首例特別代表人訴訟康美藥業證券虛假陳述侵權系列案中,利用信息平臺為境內外近5萬投資者提供訴訟服務,被稱為資本市場法治建設里程碑。深圳中院在全國率先探索證券期貨糾紛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新型審理機制改革。

白皮書指出,投資者是資本市場之本,依法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廣東法院持續與證券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在重點監管領域、監管政策要求上加強協同,構建全方位立體化追責體系,從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三個維度對相關責任主體進行嚴厲打擊,依法支持上市公司向財務造假責任人追責,依法支持證券民事公益訴訟,以“零容忍”態度震懾資本市場違法違規犯罪行為。

白皮書強調,被訴虛假陳述行為大多發生在股權高度集中、內部人控制嚴重、公司組織機構失靈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全面符合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實際需要,確保真實、準確、完整。要依法規制控股股東、實控人的經營行為,依法壓實證券服務機構“看門人”責任,破除財務造假“生態圈”,促推形成誠實守信的資本市場生態。(全小晴 王晶 黃夢娜)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