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地鐵十一號線“六箭齊發”。廣州地鐵集團聯合施工單位廣州建筑集團在十一號線大塘站舉行盾構始發儀式,大塘站以東六臺盾構機同時啟動掘進隧道,至此全線同步掘進盾構機數量達到18臺。昨天始發的盾構區間,將與海珠濕地“擦肩而過”,穿行含水豐富的地層,盾構機為此特別穿上“鋼外套”——采用全密閉鋼套筒,確保周邊土體穩定。
地鐵十一號線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7%
地鐵十一號線(廣州火車站—琶洲—廣州火車站)是廣州的地鐵環線,線路全長約44.2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全線共設車站32座,代建一座車站(城軌琶洲站),其中換乘站24座,設置赤沙車輛段1座。
截至目前,十一號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7%。32座車站中,2座已建成開通, 3座已封頂,1座進行前期準備,其余26座均進行土建施工;32個區間中,1個已建成開通,16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15個進行施工前準備;赤沙車輛段和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
全線完成6類6456條管線遷改
十一號線建管部總監王利軍介紹,線路穿越廣州市老城區,地質條件復雜,施工場地狹窄,施工工法多、難度大。受前期征借地、周邊環境影響等制約,有效作業時間短,全線施工面臨嚴峻挑戰。地鐵建設者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完成征借地71萬平方米,完成遷改給水、排水、燃氣、通訊、電力和超高壓等6類管線約6456條。
昨天始發的六臺盾構機,分別負責大塘至石榴崗區間、石榴崗至赤沙滘區間及赤沙車輛段出入線段Ⅰ線、Ⅳ線的掘進。為確保此次六臺盾構如期始發,廣州地鐵集團與參建各方成立了盾構始發節點領導保障小組,廣州建筑施工項目部也加大資源投入,實行領導帶班及技術人員24小時輪班制。
盾構機穿上“鋼外套”應對富水地層
據廣州建筑集團廣州盾建總經理古力介紹,本次始發的六臺盾構機為四臺土壓平衡盾構機及兩臺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中,盾構機主要穿越強風化、中風化、微風化泥質粉砂巖地層及新滘東路、高壓線塔、人行天橋、河涌、快速干線、加油站、海珠濕地等多處敏感區域,由于施工區域附近建構筑物多且距離較近,施工安全風險大,給地鐵建設者們帶來巨大的挑戰。
為此,地鐵建設者們在施工生產中,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解決了很多棘手的難題。其中,由于大塘站盾構始發端頭緊鄰河涌,與海珠濕地“擦肩而過”,地鐵建設者們通過技術攻關和試驗,決定為盾構機穿上“鋼外套”——采用全密閉鋼套筒始發工藝,保證了周邊土體的穩定,克服了盾構端頭無法垂直加固的困難,而鋼套筒可以多次循環使用,能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車站連續墻施工中,地鐵十一號線采用“旋挖鉆+雙輪銑”結合的施工工藝,使連續墻成槽功效大大提高。在土方開挖中采用氣舉法基坑降水技術,克服車站地質條件差,含斷裂破碎帶、淤泥、砂層含量大自穩性差,富水性大,基坑開挖易失穩坍塌及滲漏水等困難,保證基坑開挖順利進行。針對110kV高壓線下連續墻施工難題,通過搭設限高架、紅外線報警、鋼筋籠分段駁接等技術手段克服了高壓線下作業風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陳虎輝、陳聰、彭勇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