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百濟神州生物藥基地、卡斯馬汽車系統、中交隧道局華南總部、寶能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項目……今年年初推出招商引資四個“黃金10條”以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迎來了一大批高端優質項目。
從2014年以來,廣州開發區承接了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全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兩項試點,全面開展以“新三單一平臺”為核心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構建以集中審批、精準監管、綠色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政府治理體系。目前,改革成效逐步顯現,落戶廣州開發區的企業從取得土地到動工建設的審批時限由110個工作日縮減為最短30個工作日,企業注冊登記的條件明顯放寬,企業投資建設熱情大大提升。
50多個高端優質項目排隊落戶
今年年初,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國率先出臺四個“黃金10條”,宣布針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這四大產業分別推出10條發展政策,面向全球招攬“黃金項目”。
廣州開發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推出四個“黃金10條”政策以后不到3個月,共計有500多家企業前來咨詢,50多個重大項目正在逐步推進落實中。其中不少項目的投資方是世界500強、央企及中國企業500強,投資額超10億元。
“只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公司在黃埔區的工商注冊登記手續,這是難以置信的快速。”卡斯馬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卡斯馬項目從簽約到試投產僅花了5個月時間。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像卡斯馬這樣的建設速度并不少見。百濟神州從簽約到動工只用時約半個月,愛麗思項目從拿地到動工只用了2個月時間……“開發區速度”為許多大項目“落地”與市場“賽跑”提供了保障。
這得益于從2016年初開始,廣州開發區編辦(審改辦)在全區全面推進以“新三單一平臺”為核心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三單一平臺”包含集中審批、強化監管、綠色服務、大數據保障四個方面。2016年5月,肩負“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任務的區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這是廣東省第一家行政審批局。
超級“電子眼”讓監督“零死角”
在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的同時,廣州開發區也進行了“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試點,確保在前端審批“放出去”后,后端能夠“管得住”。
廣州開發區編辦副主任楊波介紹,通過“一企一檔”,還實現了全區多個部門“一次登錄、全程共享”。“如果一旦有企業不守法,不按規定整改,企業會被列入’黑名單’,區內其他職能部門都能共享到信息。企業在區內申請各項資金補助、政策扶持乃至未來上市,都會受影響。”楊波說。
同步建立權責清單管理系統,對區內所有權責事項統一賦碼管理,與區內審批、監管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之間實現對接。“權責清單好比政府實施行政管理的總開關,也就是建立起政府權力運行約束機制;建立一個大數據平臺,各系統信息共享,意味著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從‘流程管理’向‘大數據治理’轉變。”楊波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