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城廣州大學附近污水直排合益圍涌。
位于大學城北亭村的北亭涌污水直排河涌。
廣州大學附近污水直排合益圍涌。
據廣州日報報道:聚集10所高校的廣州大學城是華南地區的人才高地,但建成十幾年來,河涌污染問題日漸凸顯,給島內的師生和村民帶來困擾。在廣州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新一輪治水工作中,大學城內13條河涌整治被提到重要位置。
記者從水務部門獲悉,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將擔任廣州大學城內水系的總河長;今年年底前大學城內3條最主要的黑臭河涌要完成整治工程,水質變清,減少生活污染直排河涌,明年大學城的水環境質量要得到全面提升。
現狀:多條河涌黑臭 影響師生、村民生活
廣州大學城位于番禺區東北部的小谷圍島,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鄰長洲島,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島內共有10所高校、4個保留村、一所中學、一間醫院,人口共計約20萬人。大學城四面環水、河涌眾多,本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建成十幾年來,河涌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村民和師生抱怨頗多。
此前,多位村民投訴稱,北亭村內的渭水河非常黑臭,剛到村口,空氣里就彌漫著一股濃烈刺鼻的潲水味,順著河道走,氣味越發刺鼻。每隔幾米就有一個排水口,部分排水口涌出乳白色半透明的水,濺在水里激起一層白色的泡沫,從較淺的涌底可以看見不少的生活垃圾。村里建了密集的餐飲店和公寓,污水全往河涌里排。
實際上,大學城內的黑臭河涌不僅渭水河一條,北亭村內的北亭涌以及島內的合益圍涌也同樣黑臭。據悉,北亭涌屬二類河涌,東起華師湖,西至11號閘,與珠江連通,全長1200米,主要依靠珠江潮汐進行換水。水務部門分析,北亭涌黑臭的原因主要是北亭涌流域排水設施不夠完善,河涌周邊現狀合流制系統致使河涌兩岸區域的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質直排河涌,造成河涌黑臭。
而合益圍涌屬一類河涌,東起星光下道廣大生活區,西至珠江瀝滘水道,全長1390米。其黑臭的原因是上游段未截污,廣大商業中心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廣州大學飯堂生活污水等污染物質直排河涌,造成河涌黑臭。
原因:4個保留村生活污水直排 校內排水管網錯接混接
據悉,大學城的排水系統主要采用雨污分流制,而4個保留村仍然為合流制,島上居民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由管網收集后,通過島上的4座污水提升泵站轉輸至瀝滘污水廠進行處理;而雨水則通過雨水管就近排入河涌。
水務部門分析,造成目前大學城內河涌黑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盡管大學城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制,但4個保留村由于歷史原因尚未完全截污,仍然是雨污合流制排水;其次,各高校仍存在校內管網錯接混接情況。根據排查情況,發現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8所高校仍存在校內管網錯接混接情況,導致污水通過雨水管排入河涌。
此外,由于大學城管網運行時間較長,此前大學城水環境提升計劃只對三四級較嚴重的缺陷管段進行了修復,一二級缺陷未進行處理。目前發現一二級缺陷持續惡化,不斷出現破裂、變形等新問題。
根據今年3月初水務部門完成的大學城河涌水質的檢測、摸查工作,發現13條河涌沿岸85個排水點中有22個存在污水溢流現象,其中9個排水口污水來自城中村,13個排水口污水來自部分高校。
治理:完善截污工程 封堵22個溢流排污口
針對存在的問題,番禺區和市水務部門已經制定整治計劃,而且多項工作已經啟動。目前,南亭涌、合益圍涌、北亭涌等3條河涌已列入番禺區49條黑臭河涌開展整治。
番禺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大學城內3條黑臭河涌,采用截污、清淤、補水和生態修復等多種措施,開展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其中北亭涌、南亭大社涌由番禺污水公司負責實施,合益圍涌由廣州大學實施。3宗項目均在2016年8月啟動,目前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具體到合益圍涌的整治,將由廣州大學實施綜合整治項目,對廣大商業中心進行截污,開展河涌清淤及生態修復。而北亭涌水體整治工程由番禺區水務局實施,沿河涌兩岸及周邊道路鋪設截污管渠約0.8公里,基本實現沿線截污,同時開展河涌清淤約1300立方米。
此外,將進一步完善大學城內4個保留村的截污,由小谷圍街道辦負責開展北亭、南亭、穗石、貝崗4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在整治排污口方面,將對22個排污口進行封堵。同時番禺區將繼續聯合各相關部門,對高校存在的污水排入雨水管網或直排河涌等現象進行督辦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