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哈佛大學。
據廣州日報報道:近日,美國常春藤聯盟8大名校放榜,根據美國知名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數據,這一屆共有28106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高中生向“常春藤”遞交了申請書,最后8所大學共發出了22805份offer。從各機構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內地學生拿到了約170份offer,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杭州、廣州、成都、無錫等地的40多所中學。
“常春藤”錄取的廣州學生幾乎都來自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內地每年美國名校錄取的學生相對比較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廣州相對而言,表現并不突出。“常春藤”在錄取中確實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拼校”效應,對于廣州的學校而言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對于學生和家長們而言,提早做好留學規劃,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更加重要。
上美國頂尖大學比北大、清華難
美國“常春藤”聯盟有八大名校——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大、布朗、康奈爾、達特茅斯,另有一些不是“常春藤”,但和“常春藤”一個水平——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杜克、約翰霍普金斯、西北大學等。業內一般視這15所學校為美國第一梯隊的頂尖大學。據悉,這15個學校每年招收的中國內地學生一般在200~300人之間,遠比上北大、清華難。而且一些超級學霸往往被多個大學錄取,所以被這些頂尖大學錄取的學生人數遠遠要少于大學發出的offer數。
廣州有多少學生本科被“常春藤”錄取?據華師附中國際部招生辦主任黃志銘介紹,截至4月6日,華附AP 2017屆125名學子共收獲了七個國家及地區超過600份的海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獲得獎學金總額超300萬美元。今年“常春藤”錄取的學生包括布朗大學2人、康奈爾大學4人;此外,還有芝加哥大學3人。與2016年相比,變化不大。
據悉,廣州設有高中國際班的學校超過30個,大多數以進入美國TOP30或50的學校為升學目標。據廣州外國語學校AP國際課程招生負責人徐玥介紹,今年主要是美國排名前三十名學校的錄取比較集中,“常春藤”錄取還沒有。ULC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今年獲得牛津大學錄取3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錄取1人,UCLA錄取1人,NCPA美式中學目前還在放春假,相關錄取信息尚未公布。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錄取數據來看,廣州“常春藤”錄取學生基本集中在華師附中。
與廣州學生家長教育學習理念有關
可以看到,“常春藤”名校錄取率走低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美國排名前30名校的錄取率也在今年普遍下降。在中國內地每年美國名校錄取的學生相對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廣州表現并不突出。對此,啟德留學廣州美國項目經理鄧儀珍表示,這與廣東地區家長和學生的教育和學習理念普遍存在較強的功利主義,學生的綜合學術能力偏弱有關。作為“實用經濟”的很多廣東家長,錯誤地把學術能力解讀成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出國英語成績等,對教育的投資大部分放在各種類型的考試補習上。盡管如此能讓學達到良好甚至優秀的成績,但這種培優往往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術思辨能力,還恰恰會造成優秀學生與卓越學生之間的差別。
再者,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廣州的傳統公立高中以及新崛起國際班,國際學校在國際升學上的經驗不足。如果學校對于出國留學的學生沒有相對獨立的教育體系,依然按照高考三年備考方式教育學生,不管這個學校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歷史多么有優勢,都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獲得國外名校的錄取。
金吉列留學廣州公司總經理邢慶華表示,在與“常春藤”的招生官交流過程中可以看到,錄取中“拼校”效應確實已經形成,由于競爭激烈,對于相同條件的申請學生而言,招生官在判斷錄取誰時曾經有多次錄取記錄的學校可為學生加分,這樣的學校在招生官心中形成了“更有口碑”的印象,因此自然形成了強校更強的疊加效果。
廣州學生留學規劃普遍在高二
鄧儀珍表示,廣州學生的留學準備相對啟動得比較晚。根據啟德服務體系內的數據顯示,北京、上海以及江浙一帶的學生普遍在初三就開始留學規劃,而廣州學生的留學規劃時間普遍在高二,在準備的時間上,廣州學生平均比以上城市晚了1~2年。當北京的學生在高一拿出一個1500分(1600滿分)的SAT成績時,廣州的學生還在徘徊于是否出國的考慮中。為什么這兩年廣州的學生的SAT考試(美國大學入學標準考試)很難看到卓越的成績?相信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吃過考試的虧,因為準備得太晚了,好不容易報上了一年中僅剩的兩次考試機會,由于考試中心突然取消了考試或者延遲出分,直接影響了學生升學計劃。
因此,建議學生及家長最好能在初二前考慮清楚是否赴美讀書,如果是的話需要在初三的時候啟動申請準備,初三即美國的9年級,9~12年級是美國完整的高中時間,也是美國大學招生最關注的幾年。
而一旦設定了赴美讀書的計劃,學生及家長需要投入到申請持久戰中。同樣為了考到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考試成績,但是在備考階段我們建議學生不是埋頭于做題技巧和題海戰術中,而是扎實地學習英語語言,通過閱讀中外古典文學,現代小說等方式提高思辨能力,培養自己的學科興趣。在課外活動的準備上,建議家長和學生不要盲目追求活動數量,而是要考慮活動質量和學生的參與度。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活動,堅持參加并且獲得良好的成果,這才能打動招生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