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潛力、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廣州常住人口和常住外來人口增幅在一線城市領先。 資料圖片
據南方日報報道,日前,廣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公布了《2016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對比北京、上海已經發布的統計公報,廣州在小學生總量和增量、汽車產量和增長率、保費收入增長率等指標中,均位列三座一線城市第一名。
相關專家指出,當前,廣州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三中心一體系”,上述指標在北上廣中領先,說明廣州在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城市吸引力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
廣州城市吸引力較強
小學生總量和增量位列第一
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北京、上海小學生數量分別為96.85萬人、86.8萬人、78.97萬人。其中,廣州和北京分別比2015年增加3.06萬人、1.8萬人;而上海則比2015年減少0.9萬人。
從上述數據可知,廣州小學生數量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量均位列北上廣第一。在城市研究中,小學生數量一直是衡量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小學生數量越多,并且持續增長,說明了這座城市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因為這表明,更多人愿意在這里結婚生子。”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
事實上,從此前公布的2016年北上廣人口統計數據亦可看出廣州對人才的集聚能力。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市常住人口達1404.35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54.24萬人、常住外來人口533.86萬人,比2015年增加了37.94萬人,這兩個人口指標增幅均位列國內一線城市第一。
“人口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潛力、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廣州常住人口和常住外來人口增幅在一線城市領先,說明廣州在上述方面具備明顯優勢。”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去年以來,中遠海運散貨、思科中國創新中心、富士康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等一批巨頭項目相繼落戶廣州,給廣州帶來了新的創新“磁極”,吸引了大量人才在此集聚。同時,城市環境、氣候、房價等方面,廣州更是優于其他一線城市。
汽車產業調整奏效
新能源汽車產量比增近九成
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北京、上海汽車產量分別為262.88萬輛、260.4萬輛、260.77萬輛,分別比上一年增加19.0%、17.4%、7.3%。廣州汽車產量在總量和增長率上位列第一。
在產量大幅提升的同時,去年廣州汽車銷量262.59萬輛,同比增長17.2%。在此帶動下,去年廣州汽車總產值達4346.27億元,增長12.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2%。
事實上,廣州汽車制造業從去年年初就已經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根據去年1—2月廣州經濟運行簡報,全市汽車制造業增速達21.6%,比上年同期提升31.7個百分點。
廣東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表示,廣州的汽車制造業在去年年初就率先在全國多個汽車生產重點省市中實現探底反彈,這主要是提前兩年啟動的結構性調整開始奏效,調整方向包括生產的車型更貼近市場需求,以及對銷售不暢的庫存進行消化。
作為廣州市汽車產業的龍頭,廣汽集團搶先嘗到了“廣州創造”和“廣州品牌”的甜頭。去年,廣汽傳祺銷量達27.08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7.21%。自主品牌業務已成為廣汽集團去年業績增長的重要力量。而從全市來看,2016年,廣州自主品牌汽車產量53.73萬輛,占全市汽車產量20.44%。
此外,隨著去年廣汽菲克的投產,廣州汽車業正式形成了日系、自主品牌以及歐美系三足鼎立之勢。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不僅在傳統動力汽車布局日臻完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依托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也走在全國各地的前列。
去年,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4869輛,同比增長86.3%。從布局上看,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多點開花之勢。北部花都依托東風日產,東部增城依托廣汽比亞迪、北汽乘用車,南部番禺、南沙則依托廣汽集團,各自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突圍。
保費收入增速第一
去年新增兩家保險企業總部
2016年,廣州全年保費收入1166.2億元,增長64.2%,增長率在北上廣排名第一。其中,上海的保費收入增長率為35.9%,北京則為31%。保險業成了廣州金融業增長強勁的動力。
去年以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蘇黎世保險集團、安達保險、太保安聯健康保險等在內,多家保險企業相繼在廣州設立廣東分公司;同時,先后有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公司、廣東粵電財產保險自保公司等兩家保險總部獲批,廣州保險總部從原來的3家增至5家。
與此同時,業務創新成了驅動廣州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民生保險方面,廣州拿下多個全國首創。據悉,廣州市是全國第一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四個試點城市之一和廣東省唯一的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城市。
截至去年11月底,商業健康個人所得稅優惠保險已有9家保險機構參與,共承保1530單,保費收入300.94萬元;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累計客戶15戶,累計承保保險價值2315.81萬元,業務開展規模在試點城市中排前列。
目前,廣州保險行業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持續提升。根據公報的數據,去年廣州保險業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245.8億元,增長8.8%。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11.9億元,增長5.0%;壽險業務賠付支出108.6億元,增長8.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25.3億元,增長29.3%。
此外,廣州從2012年開始在開發區試點科技保險,并于2015年推廣到全市科技型企業,為5大類15個試點險種提供保費補貼,截至2016年9月底已累計保費3413萬元,累計為348家次企業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101億元。
■觀點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
在城市研究中,小學生數量一直是衡量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小學生數量越多,并且持續增長,說明這座城市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因為這表明,更多人愿意在這里結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