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 車麗 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9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國經濟攻艱克難、行穩致遠,令世人矚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2019年中國經濟年終特別報道《2019,中國經濟新維度》,從經濟增長、深化改革、對外開放、動能轉換、風險治理、民生改善六個維度,講述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六穩”,邁向高質量發展。今天(12日)推出第六篇:《民生改善的溫度》。

  2019年開年第一天,新的《個人所得稅法》開始實施。納稅人在每月5000元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基礎上,還可享受到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帶來的減稅利好。江蘇某進出口公司員工王盛直言,感覺非常好:“教育、贍養、房貸的抵扣,以前繳的一千塊錢現在不用了,感覺自己平白無故多了一千塊錢。”

  減掉的錢進了百姓的腰包,增加了居民的實際收入,在低溫的1月就給人們的工作、生活注入了一股熱乎氣兒。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劉麗堅表示:“6項專項附加扣除是一項全新制度嘗試,政策涉及廣大納稅人的孩子、房子和老人等關切點。改革力度之大、覆蓋范圍之廣都是空前的。”

  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小賬本就是民生的大算盤。

  就在上個月,我國醫保人員的一筆賬讓百姓叫好。一片10mg達格列凈片,從5.62元到4.4元,最后談到4.36元。這次談判新增70個談判藥品價格平均下降60.7%。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新增談判藥品數量和談判藥品總量均創歷史新高。“將一批認可度高、新上市且臨床價值高的藥品調入目錄,癌癥、罕見病、慢性疾病用藥以及兒童用藥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今年,醫保電子憑證也讓看病變得更便捷,實現“看病不帶卡,只用醫保碼”。11月24日,山東濟南市民獲得全國第一張醫保電子憑證。醫保電子憑證是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目前,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廣東7個省(市)的部分城市正陸續開通使用。山東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仇冰玉介紹,像濟南,患者在家中就可掛號、問診,“醫保電子憑證不依托于實體卡,不存在丟失補辦和收取費用的問題,可以在網上進行掛號、結算、查詢等相關服務,更加方便了。”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9年多項解決民生痛點的政策加快落地。

  棚戶區改造是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2019年我國棚改計劃新開工289萬套。1-10月,就已開工300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3.8%,完成投資1.03萬億元。我國保障性住房也正從實現“住有所居”向著滿足“安居宜居”的需求發展。廈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郭俊勝表示,要打破“保障性住房質量就差一些”的偏見。他說:“保障性住房看起來就是很漂亮、和諧溫馨的小區,所以在綠化等方面都是和商品房一樣的要求進行審批。”

  今年,和棚戶區改造一樣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的還有就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已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今年前10個月就完成了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

  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9月份的5.2%下降到5.1%,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逐步好轉。北京市完善大學生創業板功能,為在板企業提供融資、培訓等服務;陜西省針對大學生創業者融資難題,設立5000萬元大學生創業基金,對離校5年內畢業生和在校創業的研究生,給予最高50萬元的免息創業基金貸款。

  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表示,穩就業政策正持續發揮效應:“中央在穩就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是保證就業相對困難的群體,讓他們一定能夠得到社會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針對結構性失業,對在職職工進行培訓和再教育。另外一方面,社會的心態和社會的環境現在也在變。”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被看作是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中央把穩就業放在“六穩”工作之首。陳宇認為,創業、創新新業態顯現,是就業穩定、“飯碗”端牢的重要原因。

  “有一個詞叫‘斜杠青年’,就是他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中午在健身房兼職當健身教練,晚上再開一個微店,這是一個多元的職業活動方式。實際這代表了一種新氣象、新方向。對老百姓來說,他們不僅僅是要求能夠獲得一個就業崗位,而且希望找到一個好工作,勞動報酬相對高一些,勞動環境相對好一些,勞資關系相對和諧,這就叫高質量就業。”陳宇說。

  保基本兜底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