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錢成)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課文《尊嚴》引發爭議,文中關于美國石油大王哈默的生平經歷被指與實際不符。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經作出回應,正在組織有關專家對此進行研判。此外,已于2016年9月開始使用的新版語文教材沒有選用這篇該文。
就在不久前,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一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課文也引發熱議,文中7歲的愛迪生幫助醫生給媽媽做了闌尾炎手術,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在1886年進行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學的課本當中存在諸多有爭議的課文?
對于類似《尊嚴》這樣的課文中存在虛構人物經歷的現象,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認為,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語文教育中存在著重視題材而忽略體裁的現象。每篇課文都由不同的體裁組成的,教學類的體裁比如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還是非教學類的體裁,非教學類的體裁包括文學類和非文學類,無論是哪一種體裁對真實性都有不同的要求。
除了體裁概念的不清晰影響對課文的選擇以及理解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教材編寫者沒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并且過分注重灌輸某些觀念而忽略事實部分是造成近來這些爭議的重要原因,比如《愛迪生救媽媽》的課文,突出親情的偉大而忽視對史實的核對。在這個教材編寫過程中,有的編者會攜帶私貨,按照自己的意圖去篡改名家作品,甚至選用一些與事實并不吻合,甚至有些編造事實的課文。
下一步,我們究竟該如何編寫教材?王旭明表示,編者自身首先要加強對語文的學習和探究,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分清楚體裁,對于文學作品的教學,適當將其歷史事實告訴學生。
放眼海外,其他國家對語文教材的選用有哪些標準?假如有內容造假情況會如何處理?
首先來看韓國。韓國首爾大學博士生張帥介紹,韓國的教材由韓國教育部統一指定,有專門機構負責教材內容的選定。除此之外,韓國師范類大學研究生院會每年對教材內容是否適當進行評估。“韓國教科書選定評價標準詳細項目列出了十條教科書內容選定的評價標準:一、是否反映了教學內容;二、內容的水平是否適當;三、學習動機;四、自我主導學習;五、是否有多樣的教學活動;六、內容的充實性;七、創新性,素材是否新穎;八、軟件,教學軟件是否配套;九、活動的學習書即輔導類的書籍;十、教師用的輔導材料。除此之外師范類研究大學研究生院會指定學校進行合作,研究課題,主要研究教材的內容是否適當、合理,每年會對教材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和報告。除了學術上的修改外,教育部的網站有單獨的項目即教科書信訪處理中心,社會人士也可以對教科書的不正之處或問題提出修改意見!
接下來,將視線轉向澳大利亞。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的語文課沒有統一的教材,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甚至并不一定會提供完整的教科書。澳大利亞每一個州都會設定一個基本的學生學習課程大綱,而老師通常會按照大綱的要求來給學生們上課。
胡方介紹,比如一些詩歌、小說類作品,老師會在上課時把打印的教材發給學生,進行課堂講解、內容分析。到了高年級,一些老師甚至會把較厚的小說作為幾個星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學習并撰寫閱讀報告。也有一些老師會有指定教學用書,這些書籍通常不是基于全國統一標準,而是根據老師的教學規劃而需要使用到的語文教科書,一般在學校圖書館或書店可以買到。有一些學校采取的是代代相傳制度,前一屆學生只是借閱這些教材,但不能在教材上圖畫任何東西,到學期結束后,這些教材會傳給下一屆學弟學妹繼續循環使用,所以有一些新來澳大利亞的家長在網上求購孩子某年級的語文教材時,總會被網友追問是哪個學校的學生,不同學校間的教材完全不一樣,很多學校其實并沒有標準的語文教材。
最后再來看美國。和澳大利亞相似,在美國的公辦中小學實行的是課本循環使用制度。課本屬于學校財產,隨著課桌椅一起編號。這些課本大多是精裝彩印的,平均可循環使用5年多,有的學校甚至達到8年以上。這些可以長時間使用的教材,其中的內容又怎樣制定?
華爾街多媒體記者張姝介紹,根據美國憲法中小學教育事務由各州自行決定,聯邦政府原則上不加以干預,實行地方分權模式。教科書的編寫和出版是由出版商根據市場需要組織進行。各州政府則擁有批準認可的權利,一般來說,美國中小學教科書由民間出版社組織編寫和發行,經各州政府或學區的教育委員會審查認可,公布認定合格的教科書目錄供學校購買使用。具體的審定工作需要有執行機構,一般由各州或學區的教育部門成立專門的選用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教育官員、教學專家、社區領袖、校董、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教材選用委員會需要閱讀研究許多文件。如課程評價標準、地方法律政等。舉行由出版商參加的教材送審會議,委員會成員要進行繁忙的研究討論工作,整個教材選用過程從開始到結束需要持續大半年。在正式出版前會公示教材內容并舉行聽證會,如果出現內容造假等情況,一般在此過程中會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