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6日消息(記者賈宜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今年1—7月,新增市場主體35.5萬戶、增長21.7%,進出口總額3898.3億元、增長24.9%。為何成都能做到大幅逆勢增長?《權威訪談》9月6日專訪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2020-09-0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電子信息是成都的支柱產業,新冠肺炎疫情破壞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成都京東方、英特爾等一大批企業卻在疫情中保持穩定運行、訂單逆勢增長,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說,這主要得益于成都生產要素集聚和產業配套同城化。

  范銳平:新冠疫情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極大沖擊,政府和企業都共同認識到保持產業生態圈的穩定性和企業配套鏈的安全性是當務之急,而規劃建設產業功能區是破解這一難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之策。

  目前,成都已經將112個產業園區進行整合,構建起66個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產業功能區,14個高效協同、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圈。

  成都是全國復工復產復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于2月6日出臺20條政策,重點解決企業防控物資不足、原料用工緊張等問題。隨后,又出臺奮力完成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33條意見等措施。

  范銳平:在企業復工復產面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組織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活動,8個產業專班、1萬多名產業發展服務專員蹲點服務企業,面對面聽取企業意見,幫助企業解決現實難題,迅速地增強企業家恢復的信心。

  7月,成都交出上半年答卷,累計解決問題逾1.5萬個,減免企業稅費、社會保險費495.7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619億元。1—7月,成都新增市場主體35.5萬戶、增長21.7%。

  范銳平:我們始終認為,開放創新是新時代成都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我們也在思考,向東看,成都是內陸腹地;如果向西向南看呢,我們認為成都是開放的最前沿。

  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成都正圍繞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鏈接全球的亞蓉歐陸海空聯運戰略大通道,加快建設全球供應鏈體系,推進自貿區協同開放、綜保區提質增效、開放口岸拓能升級。

  范銳平:這幾年,我們充分發揮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的優勢,一手加密國際班列,一手推動國際(地區)航線“客改貨”,蓉歐班列覆蓋55個國外城市、17個國內城市,有力保障了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內外市場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