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5日消息(記者 龐婷)7月24日下午,“非遺筑夢”匯愛·愛立方殘疾人手工藝品展暨京東愛立方助殘旗艦店線下展示專區啟用活動在京舉行。活動搭建了北京市殘疾人手工藝品交流展示平臺,集中呈現京東“愛立方助殘旗艦店”優秀產品,推動各區殘疾人手工藝品在匯愛大廈輪展,帶動企事業單位參與殘疾人文創產品的制作、交流,助力殘疾人就業增收。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殘疾人巧匠展非遺技藝 多元模式助力增收
本次殘疾人手工藝品展以“非遺”為主題,來自全市十余個區的殘疾人巧匠成為“主角”。全國自強模范、無臂剪紙藝術家夏虹以雙腳剪出精美花樣,其作品技藝精湛,現場互動令人贊嘆;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指定篆刻師、肢體殘疾人薛國樑現場展示金石篆刻技藝,其創作的二十四節氣套印引得觀眾紛紛駐足點贊;北京唐人坊聽障員工精湛的絹人唐娃娃畫臉技藝,令觀眾感受到殘障人士非凡的藝術才華。
全國自強模范、無臂剪紙藝術家夏虹(右)以雙腳剪出精美花樣(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通州區“手遞手”殘疾人服務中心展出由殘疾人制作的扎染系列手工藝品、艾草捶、精油香皂等,吸引不少參會企業溝通交流。該中心創始人陸希告訴記者,為幫助殘疾人就業,每周一到周五都會請專業老師為殘疾人授課,課程內容涵蓋手工、手語、非洲鼓、視頻剪輯、直播等。
當天有3名主播在現場幫助義賣和介紹展品。37歲的李娟是一位智力殘障人士,已經在中心學習了十幾年,現在已經能完成2小時的直播。她說,在中心學習很開心,老師非常關愛學員,在這里不僅能學到手藝,還結識了很多朋友,性格也開朗了許多。
陸希介紹,中心會不定期將殘疾人制作的手工藝品進行義賣,組織直播帶貨或解答殘疾人問題,所得收益全部發放給殘疾人,增加其收入來源。
3D打印產品(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展區另一側,朝陽區殘聯帶來的3D打印機展示了“科技助殘”的實踐成果。與“手遞手”義賣反哺模式不同,朝陽區殘聯側重教授技術,助力殘疾人掌握先進技能后就業創業。
朝陽區殘聯教就部主任周迎春告訴記者,今年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協助下,朝陽區殘聯建立了北京市首個殘疾人殘健融合數字化就業基地,經過多次嘗試,將集趣味性與就業增收于一體的3D打印作為科技助殘項目。基地邀請專業老師由淺入深地手把手教學,半年來累計培訓50名殘疾人。活動中,由殘疾人參與設計的3D打印榫卯粽子等產品在現場展出。“我們希望幫助殘疾人掌握這項技能后,他們可以憑此技能找工作或創業,通過線上線下售賣設計產品或接公司設計任務增收。”
體驗絲綾堆繡(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此外,現場還匯聚北京絹人、絲綾堆繡、曹氏風箏、滕氏布糊畫、衍紙畫、竹編、麥秸畫、絨線編織、銅版畫、皮影等十余種由各區助殘機構、職康站等單位的殘疾人制作的非遺手工藝品,展示了殘疾人朋友的匠心獨運。
京東愛立方助殘旗艦店線下展示專區啟用
活動中,京東愛立方助殘旗艦店線下展示專區在匯愛大廈啟用。北京市殘聯與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共同為專區揭牌。
據了解,京東愛立方助殘旗艦店自2024年12月上線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22萬元。此次線下專區的設立,標志著線上旗艦店與線下展示緊密結合,為殘疾人打造了一個更立體、更廣闊的展示、交流與銷售平臺,有助于殘疾人憑借智慧與勞動實現自我價值,增強自信,深度融入社會。多家愛心企業代表現場對展品表現出濃厚興趣,表示將積極行動起來,帶頭采購殘疾人手工藝品作為企業伴手禮或員工福利。
殘疾人制作的手工藝品備受關注(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北京市殘聯黨組副書記謝延智表示,202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實施促進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行動,深入推進“互聯網+就業創業”,創新打造殘疾婦女“美麗工坊”、殘疾人文創基地等就業品牌。市殘聯于去年開始,在京東平臺開設“愛立方”助殘旗艦店,通過市場化運作,將品牌效應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推力,賦能殘疾人增收致富。本次活動推動“愛立方”殘疾人手工藝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全面貫通與深度融合,將為殘疾人手工藝品搭建更立體、強大的展示推廣平臺,也為展示殘疾人自強風采、精湛技藝與卓越成果搭建起更廣闊的舞臺。北京市殘聯將持續推動“愛立方”京東旗艦店線上線下建設,助力殘疾人持續增收。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