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家是貧困戶,收入就是種點苞谷、油菜,勉強維持日常生活。自從村里承包我們的田地之后,我們都來這里打工,種板藍根、吊瓜,我老公和我加起來一年能夠有一萬多塊錢的收入,我們很開心。”她用并不流暢的普通話告訴我們,再過幾天吊瓜就大面積成熟了,到時候會更忙,但賺的錢也會更多。“租地可以得錢,打工可以得錢,分紅也可以得錢,現在衣食無憂了……”站在她旁邊的村民黃成秀也樂呵呵地說。
在這個面積達710畝的示范基地,像陳小四、黃成秀這樣既可以賺工資又有土地承包收益、年底利潤分紅的有248人。曾經的貧困戶如今都已遠離了貧困線,這其中離不開他們自己的辛苦勞作,同時也離不開背后那強勁的浙江力量。
2018年,杭州市濱江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來到丹寨縣,在經過充分調研后認為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比較適合發展吊瓜套種板藍根產業,套種后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畝產收益,也有助于解決丹寨多山少田的現實困境。丹寨縣委常委、副縣長徐建剛說:“板藍根是當地的一種植物染料,老百姓歷來有種植傳統,吊瓜在當地也有一些試種,我們提出吊瓜套種板藍根產業的想法后,這里的干部和老百姓也比較認可,因此去年我們建了這個示范基地,正常情況下可以達到8500到9000一畝效益,大大提高農戶最終利益所得。”
去年,杭州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70萬元,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就地打工等方式參與項目,并由此前一直在當地發展的浙江龍頭企業——浙丹食藥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并實行保底價收購,年產值達到了120萬元。
燒茶村人口有1200多,土地資源緊缺,建檔立卡貧困戶占到20%左右,大部分人常年外出務工。田應春此前在浙江臺州打工,去年她回到燒茶村,經浙丹公司培訓后成了吊瓜管理員。田應春說,現在已經有150多個外出務工的村民和她一樣選擇回來,“不出去了,家里產業做得這么好,肯定在家里面做了。而且我也想把我們村的產業做起來,讓村民們有更多的收益。”
目前,丹寨全縣種植吊瓜套種板藍根超萬畝,惠及當地2900多名困難群眾。
改造完土地,他們又開始改造林地,將一座座未開發的林地進行拓荒開墾,種草藥、建養殖廠,搞起了林下經濟。在一片天冬地前,徐建剛說:“當初我們跟當地干部、群眾來調研時,這里的草沒到我膝蓋以上。去年9月份,我們啟動了萬畝林下經濟基地建設,現在已完成林下中藥材種植6960畝,林禽13萬羽,林蜂4000箱。像這片天冬,一畝地平均投入9000元,3年后即可收獲,按目前市場價測算,畝產收益可達4萬元左右。再過幾年樹木成材,又是一筆可觀的收益。田地、林地共同發展,可以實現長短效益互補。”
針對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幫扶項目難落地的深度貧困村,浙江同樣出實招扶貧。
在貴州黔西南州興仁市,寧波慈溪實施“飛地扶貧”策略,把550萬幫扶資金投向當地獼猴桃產業,幫助產業進一步發展,每年再按比例給偏遠深度貧困村的貧困戶分紅。興仁鴻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應文說,在寧波的對口幫扶下,產業園擴種了500畝,還建起了冷庫,延長了獼猴桃銷售期,銷售價格提高了50%。效益好了,當地困難群眾分紅惠及面也逐年擴大,劉應文說:“2018年為30戶貧困戶分紅12.5萬,2019年為40戶貧困戶分紅15萬。”
寧波市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局長何國強說,今年他們將繼續聚力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今年我們的目標任務就是啃下最硬的骨頭,徹底做好剩余的2個深度貧困縣和6個國務院扶貧辦掛牌督戰深度貧困村的摘帽工作,我們要謀劃后攻堅戰時代,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框架下的對口幫扶工作的新思路。”
據了解,近3年來,杭州市投入幫扶資金16.7億元,形成食用菌、中藥材、茶葉等十大幫扶產業,項目利益聯結1566個貧困村,帶動22.7萬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寧波市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1.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21個,惠及貧困人口近3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