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浙江產業扶貧日前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2018年,浙江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訂單保底、股份分紅、二次返利、支付租金等形式,共帶動農戶459.3萬戶,以固定用工、季節用工等形式向16.3萬名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合計支付工資福利26.5億元。
這是浙江省首次發布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產業扶貧成效。這表明,在浙江省減緩相對貧困的當下,引導和支持更多低收入農戶參與創業就業,已經成為浙江省扶貧開發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只有構建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才能確保脫貧不返貧,持續增強低收入農戶的內生發展動力。
浙江一直把產業和項目扶持作為低收入農戶增收的關鍵措施。浙江雙槍竹木有限公司與慶元的經濟薄弱村簽訂長期結對協議書,幫扶當地水寨村困難農戶137戶400多人,帶動農戶每年戶均增收2180元;衢江區嶺洋鄉賴家村的黃精如今不愁銷路,衢州天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場價收購該村全部黃精,并與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農民可以在家門口打工、領租金;蒼南縣富源村成立柑橘專業合作社,引進良種統一經營,僅土地流轉就為村民增收75萬元,富源村1500畝柑橘迎來豐收。
在支持發展特色種養業、來料加工業,紅紅火火開展產業扶貧的同時,浙江省還結合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著力提升農民的就業能力。據統計,2018年,浙江省組織低收入農戶培訓12.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2萬人,110萬人從事來料加工業,全年落地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項目804個。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有力促進了老鄉們收入穩定增長。2018年,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86元,比上年增長14.4%。
一個都不能掉隊,“造血”的同時也不忘做好兜底保障。“我省低收入農戶中,70%為因病因殘致貧,40%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農民,如果失去社會救助,這批人容易返貧。”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抓好社會救助、鞏固絕對貧困消除成果,是持久性的工作。浙江省堅持保障兜底、覆蓋到邊,高質量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三保障”解決的是基本民生問題,不能漏一戶、落一人。比如,對因災、因病、因學等支出較多的,達到低保認定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記者 許雅文 戚祥浩 通訊員 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