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東海之濱,遙望整個中國,一幕沿海與內陸攜手共赴全面小康的大片,已漸入高潮。

  1994年,浙江省開始對口支援西藏,隨后又相繼開展了對四川、貴州等地的幫扶工作,至今幫扶和支援的地方涉及8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僅助推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也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起點上,回望歷史、遙想未來,我們一起走進那些地區,見證它們的蛻變與重生;走近那些人,見證他們的付出與收獲。

  三大工程

  助力新疆脫貧攻堅

  在杭州延安路上,有一家專賣新疆水果的網紅店,名叫“驛疆南”。

  這家小店開設于去年11月,是浙江省首家“十城百店”旗艦店。“精選優質新疆水果,形成統一品牌,讓浙江人民吃得開心、新疆人民賣得開心,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店主黃勛熱情地說。

  為此,去年7月,浙江省農發集團和阿克蘇地區簽署農業產業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商定共同啟動產業援疆“十城百店”工程,推進“疆果東送、浙產西進”。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全省11個設區市全覆蓋,輻射110家直營店、加盟店,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開設銷售網點300個以上,實現縣級城市全覆蓋。

  “這是浙江省產業援疆‘三大工程’之一。”浙江省援疆指揮部指揮長王通林說,隨著浙江省援疆工作步入第21個年頭,過去“大水漫灌”的“輸血”式幫扶,正在向“精準滴灌”的“造血”式幫扶轉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興旺了產業,才能真正助力新疆人民脫貧致富。”

  今年,是浙江省“援疆工作奮進年”。以產業援疆促就業、民生援疆助脫貧為指引,浙江省相繼推出“十城百店”“百村千廠”“萬畝億元”三大工程,積極開展電商、金融、旅游、電力“四業共援”,助力當地脫貧致富,實現邊疆地區的和諧穩定。

  今年6月,“詩畫浙江—阿克蘇號”旅游專列再次從浙江出發,歷經16天時間,行程1萬公里,來到新疆阿克蘇。帶著助推阿克蘇地區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的美好愿望,浙江人民通過深入新疆、了解新疆文化,力爭為當地發展播下更多產業興旺的種子。

  名師上門

  培育黔藏“新苗”

  貧困地區如何后來居上,實現全面小康?關鍵還在人才。

  中午時分,忙于整理材料的陳立群讓別人幫忙打包午飯后,又投入到了工作中。這位杭州學軍中學的前任校長,自兩年前來到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后,就一直奮戰在一線。

  “一個地區要加快發展,首先要找準癥結。”上任伊始,陳立群就拿“師生自由散漫、學校管理薄弱”的問題開刀,先擴大食堂,將原先的一個食堂、一口鍋變成了三個食堂、六口鍋;再對全校學生實行封閉式寄宿制管理,讓2000多名學生全部住校;最后出臺10多項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學校的凝聚力與競爭力。

  僅一年后,臺江縣中考前100名留在當地讀高中的學生,就從2016年的10多人,變成了2017年的95人。而高考考上本科的學生,也從2016年的228人提升到了2017年的294人,增速位居黔東南州16個縣(市)第一名。

  陳立群所做的這一切,是浙江支援和幫扶貧困地區教育的一個縮影。1994年,浙江省開始對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區;1996年,寧波開始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的16個縣和黔西南州的8個縣……通過在貴州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牽頭組織那曲高級中學與拉薩其他四所普高組成“五校聯盟”、派出數十位浙江優秀教師到藏區支教等各項舉措,浙江省為貴州、西藏等地教育發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除教育扶智外,浙江省還計劃每年幫助那曲培訓扶貧干部30名、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100人,并安排那曲10名扶貧干部到浙江有關市(縣)掛職鍛煉。同時,還從衛生、教育、旅游等各方面與藏區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并將特色小鎮建設的優秀經驗帶到當地,助力當地城鄉一體化發展。

  最多跑一次

  在吉林釋放新動能

  去年9月,浙江開始正式對口支援吉林。來自吉林的20名掛職干部,借此深入了解浙江,從浙江汲取發展經驗,助力當地發展。

  張東輝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長白山管委會旅游局的黨組成員,來到杭州后就在余杭區旅游局掛職。“到浙江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它不僅簡化了政府辦事流程,更從服務、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優化政府供給。”

  此后,他將自己和其他掛職干部在浙江的所見所聞,變成一份份報告送回吉林。而遠方的吉林,也快速作出了反應。今年年初,吉林印發了《全面推進“只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致力于打造遇事不求人、規則無偏見、投資有商機的良好環境,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發展。

  截至目前,吉林已對外公布了兩批次“只跑一次”的事項清單,共計3227個事項,已達到全部事項的80%。

  今年,是浙吉兩省的旅游“企業互動年”,雙方先后推出了“吉林72小時”“浙里出發去吉林”“百家旅企走浙江”等系列活動。同時,吉林10個地區還與浙江結對,先后簽約了89個總投資達815億元的項目,涵蓋了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

  將獨特制度優勢轉變成助力各地發展的“秘密武器”,是浙江省一直在做的努力。不論是將“兩山”理論引入四川阿壩州、將“致富經”引入青海海西州,還是將新興產業落地重慶涪陵,浙江省通過輸送干部、培養干部、管理干部,激活各地發展潛能,助力當地迎來新一輪發展。(記者 呂蘇娟 潘如龍 通訊員 葉建軍 駱方豪)

編輯:曹露浩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