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下姜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后一個時期,杭州將如何扎扎實實地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昨天召開的杭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對這一問題作出解答。
杭州鄉村振興
階段目標“三步走”
會上,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徐立毅指出,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杭州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是包含了城市和鄉村的世界名城,是覆蓋1.66萬平方公里的世界名城,是涵蓋了城鄉居民在內的1000萬人口的世界名城。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城市的繁榮,沒有鄉村的獨特韻味就少了杭州整體的別樣精彩。
會議明確提出了杭州鄉村振興“三步走”階段性目標任務:
到2020年,建成鄉村振興示范區,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全市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收入年增長1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8%左右。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83,農村與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35年,鄉村振興目標率先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規劃布局科學有序,鄉村環境生態宜居,鄉風民俗健康文明,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生活富裕安康,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到2050年,農業農村現代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城鄉經濟社會全面融合,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高標準實現。
根據鄉村振興“三步走”的總體安排,為確保到2020年,農村與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鄉村振興示范區,近期重點實施“八項行動”:產業轉型、環境提升、集體增收、改革創新、協調發展、鄉風和美、鄉村善治、人才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探索“三權分置”有效方式
這八大行動,都包含哪些內容?我們選取一些具體的舉措和要求,管窺杭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說到農村,自然繞不過農業。杭州將通過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的產業轉型。首先要嚴格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和主要農產品供給,主城區蔬菜、水產自給率穩定在70%以上,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推動“大農業”和“大旅游”有機結合,民宿(農家樂)年接待游客達到5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到60億元,農村電商銷售額達到150億元。
環境提升行動將以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為重點。未來3年,杭州打算新建成精品村200個以上、風情小鎮30個左右。還將累計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示范線80條,基本實現精品線“鎮鎮通”,并建成1000個A級景區村莊和120個3A級景區村莊。
鄉村面貌的改觀,壯大集體經濟,增強鄉村自身造血能力是關鍵。未來三年,杭州要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到2018年底,蕭山區、余杭區要消除集體經濟總收入100萬元以下的村,富陽區要消除集體經濟總收入50萬元以下的村,臨安區、桐廬縣要消除集體經濟總收入30萬元以下的村,建德市、淳安縣要消除集體經濟總收入20萬元以下的村。到2019年底,蕭山區、余杭區、富陽區要消除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臨安區、桐廬縣、建德市、淳安縣要消除集體經營性收入5萬元下的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改革創新行動,則將以探索“三權分置”有效實現方式為重點。比如,將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經營權、房屋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農村產權賦能奠定基礎。積極引導承包地經營權、林權、“四荒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閑置房屋等進行流轉。全面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管護問題。
積極推進土地股份合作、整村租賃等流轉模式,擴大土地流轉規模,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比例逐步達到55%,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到80%。(記者 何晟)
編輯:
魏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