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tkqou"></i>
  • <i id="tkqou"></i>
  • <i id="tkqou"></i>

          央廣網

          浙大團隊在《自然》刊發兩文 抑郁癥研究獲突破

          2018-02-22 09:48:00來源:人民日報
            新春佳節之際,我國醫學科學研究領域傳來佳訊,浙江大學胡海嵐團隊在抑郁癥研究方面獲重大突破。日前,《自然》雜志同期刊發該團隊的兩篇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關于抑郁癥發病機理的認知,并為研發新型抗抑郁藥物提供多個新的分子靶點。
            現代社會,抑郁癥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嚴重精神疾病之一,人們也逐漸認識到,抑郁癥并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而是大腦發生了病理性改變。傳統理論認為,大腦中和情緒、活力相關的多巴胺、5羥色胺等單胺類遞質的減少引起了抑郁癥。目前的抗抑郁藥物大都基于這一點來進行研發,但這些藥物起效的時間往往非常緩慢,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而且只對20%—30%左右的病人有效。
            近年來,科學界注意到,低劑量的氯胺酮會產生快速抗抑郁的效果,起效時間在一小時以內,并且可以在70%以上的難治性抑郁癥患者中發揮作用。氯胺酮作用于大腦中的什么部位?它為何能快速起到抗抑郁的效果?這些疑問,困擾著科學家們。
            此次,胡海嵐團隊在《自然》發表的研究長文中,首次揭示了大腦中外側韁核的特殊放電方式——簇狀放電,是抑郁癥發生的充分條件。而低劑量的氯胺酮之所以會產生快速抗抑郁效果,正是因為其可以有效阻止這一腦區的簇狀放電。但氯胺酮作為一種毒品,在臨床上作為抗抑郁藥物使用有很大局限,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藥物。
            在同期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胡海嵐團隊又揭示了另外一個快速抗抑郁分子靶點——存在于膠質細胞中的鉀離子通道Kir4.1,對引發神經元的簇狀放電至關重要。
            基于此,胡海嵐團隊在研究中,陸續指出谷氨酸受體NMDAR、T—VSCCs、Kir4.1作為快速抗抑郁分子靶點的有效性,為新的抗抑郁癥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可能。“雖然藥物研發的道路很漫長,但是我們已經看見了曙光,并且邁出了第一步。”胡海嵐說。
            胡海嵐團隊2013年曾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揭示大腦外側韁核“失望分子”βCaMKII在抑郁癥中起關鍵作用。“本次研究我們發現了大腦中特殊部位的特殊放電模式與抑郁癥的關系,并找到了可能更適合作為藥物靶點的‘抑郁分子’。”胡海嵐說。
            《自然》雜志評審人對這一系列重大突破給予很高評價:“關于外側韁核NMDA受體參與介導簇狀放電和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的發現非常重要、創新,并且具有廣泛的意義”,“這篇迷人的論文發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自然》和另一頂級期刊《科學》還為這兩項工作配發了評論文章。(記者 江南 周煒)
          編輯: 傅煒如

          浙大團隊在《自然》刊發兩文 抑郁癥研究獲突破

          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v_午夜福利精品无码无删_91大神大战丝袜美女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国产视频大全
          <i id="tkqou"></i>
        1. <i id="tkqou"></i>
        2. <i id="tkqou"></i>

                亚洲A级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 亚洲午夜成人不卡在线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