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而對于家住西湖區北山街道友誼社區的吳育先奶奶而言,今年的重陽意義非凡。因為她住了32年的老房子經過貼心的適老化改造,煥然一新。在這個熟悉又有點不一樣的家中,吳奶奶度過了一個充滿驚喜的佳節。

  住了32年的房子
  老舊昏暗還危機四伏
  吳奶奶今年已是89歲高齡,可身體依舊硬朗、耳聰目明,現在還每天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閑暇時打理家門前的花草,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充實。要說唯一有點什么遺憾的就是,住了32年的房子有點太老了,住起來有許多不便,甚至還危機四伏。
  一走進家門,是一條長長窄窄的走道,通到臥室。由于沒有窗戶采光,又堆了柜子、箱子、座椅等家具,整個走道看上去昏暗又擁擠。而這里就是吳奶奶做飯和用餐,每天進進出出最多次的地方。
  踏進衛生間,電線隨意拉扯,目之所及都是安全隱患。水管鐵銹斑斑,十分凌亂。四四方方的洗臉臺、流水不暢的花灑等洗浴用具過于陳舊。有次洗澡時,吳奶奶不小心滑了一跤,手擦在洗臉臺盆方形的邊角上,血流得滿地都是。
  那次意外讓吳奶奶心有余悸,一直想著要給家里裝修一下。前段時間,在社區牽頭下,吳奶奶和綠城房屋4S成功對接。在詢問和整理了老人的實際需求后,綠城房屋4S迅速制定了改造計劃。
  9月16日,施工方進場。為了方便日常起居,吳奶奶暫時搬離了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屋,被安排住進了北山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離開家的那一刻,她笑著說:“這把年紀,我也任性一次‘離家出走’。”
  用心設計 細節改造
  讓老人直呼方便又貼心
  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更好地相遇。12天后,老屋改造如期完成。9月28日,吳奶奶從養老中心搬回,呈現在她眼前的,是一個嶄新但親切依舊的家。施工方針對廚房、餐廳、衛生間、過道區域重點展開適老化改造。
  灶具左側安裝了龍頭、放置了水槽,優化了洗、切、炒的動線。家門后方開辟出一塊玄關位置,增設了一個三層鞋柜。更為貼心的是,鞋柜旁還安裝了一個折疊換鞋凳,方便老人坐著換鞋。走道右側安裝了一張長條臺面,用于放置常用的熱水壺、電飯煲等用品。臺面左上方,新安裝的櫥柜內置下拉式拉籃,方便存儲也不占用空間。全新的電熱水器正式“上崗”,接替了曾經工作二十余年的老熱水器。
  在改造的重點區域衛生間,首先對水管進行更換,并對整個空間的水電重新布設。在細節方面,以大面板開關替換傳統三控開關面;以帶開關插座替換傳統插座,避免反復插拔可能造成的觸電;以抽拉式水龍頭替換生銹水龍頭;以圓弧形洗臉臺代替方形洗臉臺,這下不用擔心被尖銳的邊角擦傷……同時,坐便器旁扶手、一鍵報警裝置、防滑地磚等也都配備齊全。此外,吳奶奶提到過喜歡泡腳,改造方特別安裝了可折疊淋浴凳,讓老人直呼“真是貼心”。
  養老“黑科技”上線
  用智能化設備守護老房的安寧
  本次改造中,除了對空間做了翻新,改造方還在老房子中安裝了智能化設施設備,以此保障老人的居住安全性。
  安裝在餐廳過道的小夜燈,可以自動識別周邊環境,隨著光線變化而調整工作狀態。當環境光線不足時小夜燈自動亮起,光線充足時自動熄滅。
  客廳柜壁上裝了煙感報警器,24小時實時監測環境中的煙霧濃度。一旦發生異常,即刻發出大音量的警報聲,提醒老人盡快撤離。
  臥室床頭的一鍵報警按鈕則與北山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總臺相連,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或者突遇緊急狀況,按下緊急報警按鈕便能及時得到救護。
  衛生間玻璃窗上方,安裝了智能監視器,全天候24小時智能監測衛生間里的人體動向。一旦超過一天未在此區域監測到老人的活動痕跡,監視器會自動報警,把異常情況反饋至距離最近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老人家中了解具體情況。
  “適老化改造的前提是充分尊重老人意愿、不改變老人原有生活習慣,融入更多適老化、人性化的設計細節!北鄙浇值拦卜⻊辙k公室負責人表示,這樣才能讓房屋更安全、讓環境更宜居。
  目前,北山街道“熊貓”老人(孤寡和獨居且子女不在杭州)有22名、失能老人39人。下一步,街道將針對這一群體展開進一步需求了解和排摸篩選,并計劃啟動“適老化改造”民生實事項目,對其中需要改造的家庭給予一定程度的貼補。(記者 王然 通訊員 胡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