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城北部,有五座煙灰色的“大柱子”,與周圍居民樓格格不入。這些“大柱子”位于拱康路東西兩側,是杭州華電半山發電有限公司(前身為半山電廠)的冷卻塔。
雖然這幾座冷卻塔排出的是無污染的水蒸汽,但在視覺上依然不好看。8月10日,杭州市拱墅區召開區委七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會上透露,半山電廠這五座冷卻塔將大變身,不再是高聳入云的煙囪模樣。
冷卻塔冒出的“白煙”并無污染
半山電廠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了。
如今,這里是國內首座百萬千瓦級天然氣發電企業,也是浙江省電網重要的統調電廠和杭州市主要的保安電源,圓滿完成過奧運保電、世博保電,以及G20杭州峰會特級保電等工作,可以說,是保障城市正常運作的“功臣”。
電廠的標志物——冷卻塔,其實有一個正式的技術名詞:雙曲線自然通風冷卻塔,通過一個循環冷卻水系統,以使得電廠冷卻器中排出的熱水在其中冷卻后可重復使用。
冷卻過程以蒸發散熱為主,所以我們平日里看到冷卻塔冒出的“白煙”,其實是大量的空氣與霧化水滴的混合物,并沒有污染。
近150米高的冷卻塔將瘦身至24米
不過,城市在變美,一個狀如煙囪的大柱子,一天到晚冒“白煙”,總是不好看。
為此,去年拱墅區相關部門就打算把這五座“大柱子”好好打扮一番,噴繪、立體燈光秀都在考慮范疇,旨在希望冷卻塔更好地融入周邊的環境和建筑當中去。
但無論是噴繪還是立體燈光秀,都會讓冷卻塔更醒目,無法“隱身”。“為此我們考慮能不能將冷卻塔‘瘦身’。”康橋街道辦事處主任唐衛峰告訴記者,目前的方案是,用機力冷卻塔來進行改造替代。
相比近150米高的自然通風冷卻塔,機力冷卻塔需要耗費一定的電量,讓熱水冷卻,但所占高度要小很多,“大概在20米至24米左右。”唐衛峰說,“外觀看上去就像是一幢普通樓房,能夠完好地融入附近建筑群。”
最快明年年底建成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已上報相關部門審批,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快今年年底就能開工。
“目前,有兩座冷卻塔已經停用,如果要提升改造,就先把停用的兩座冷卻塔拆除,建設機力冷卻塔,待建設完成后,過渡承擔起熱水冷卻大任,再對剩余3座冷卻塔進行改造。”唐衛峰說。
預計最快明年年底,半山電廠5座冷卻塔都將改造完成,屆時“大煙囪吐白煙”這種令人誤會的景象,將不復存在。(記者 吳佳妮 通訊員 王佶敏)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