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做了一點點該做的,當是拋磚引玉吧。”昨天下午,面對“鹿城好人”的大紅證書,96歲的季佩銘老人連連擺手說這是應該做的。他與妻子倪質明堅持7年,共捐出24萬余元養老金,助寒門學子完成“求學夢”。今年,一個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博連讀,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碩博連讀。
季佩銘與妻子倪質明今年都是96歲,祖籍上海。1955年,他們分別被分配到溫州市疾控中心和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從此在溫州落地生根。季佩銘老人曾獲全國第一次分離出多發性淋巴式桿菌先進個人、溫州市醫學科技獎三等獎、溫州市先進工作者,67歲退休后又被單位返聘繼續工作十幾年,直至80歲左右才正式退休。
1999年,兩位老人退休后搬至南浦二區居住。他們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義務擔任起了社區的健康教育講師。他們對轄區里的困難老人也十分關心。每年九九重陽節,社區會請轄區的老人聚餐,有一年,季老先生找到社區主任,說想自己出錢給社區80歲以上的老人擺上幾桌酒。最終請了3桌的金婚老人、孤寡老人一起聚餐,感動了很多人。老人說:“人這一世總要做點好事來回饋社會,子女們現在都已成家立業,不需要我們去扶持,但社會上還有很多弱勢群體非常需要幫助。”
從2011年起,兩位老人開始資助寒門學子,一年3個學生,每人每學年5000元,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七年來,兩位老人已結對資助寒門學子12人,共捐出善款24萬余元。
昨天下午,鹿城區委宣傳部、鹿城區文明辦授予夫婦倆“鹿城好人”榮譽稱號,并頒發鹿城區“道德公益基金”獎勵金。接過榮譽,老先生說:“我本人就是貧困家庭出來的大學生,我讀書的時候,家里也很窮,我的老師給過我很多的幫助,人要知恩圖報。”季老說,受助的孩子能長成社會的棟梁,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拿到“道德公益基金”,老人仍打算捐給需要的人。(記者 晴雯 蔡志堅)
編輯:
傅煒如
關鍵詞:
老人;溫州市;資助寒門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