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輯: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有溫度
2016-11-17 17:22: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烏鎮11月17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文化論壇17日下午在浙江烏鎮舉行。論壇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發表演講時表示,在以互聯網為中介所構建的技術整合體系中,“互聯網+” 已經成為支配諸多領域的重要機制。在技術邏輯和人文精神之間,尋找一個平衡的支點,應是我們這個時代關注的重要課題。
連輯指出,互聯網是一種中性的媒介手段,其本身是沒有情感取向的,但互聯網可以成為人文傳承和文化傳播的載體,為人文注入技術,為技術賦予體溫,走上一條科技與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共贏之路。
高科技背景下文化傳承與保護挑戰與機遇并存
“互聯網極大地推動了城市文化、城鎮化、信息化的發展,同時造成了包括非遺在內的地方傳統文化的邊緣化,甚至使這些文化面臨被淹沒的危險。相當一部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消亡的危機,保護傳承的任務異常艱巨和緊迫。”
連輯認為,在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種傳統行業的今天,借助互聯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非遺傳承走出困境。首先,利用互聯網傳播,可以打破非遺傳承、傳播的地域壁壘,增加傳播的范圍和感染力,推動其從地域性走向跨地域性,從小眾化走向大眾化,從本地化走向異地化;其次,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解決落后的傳承方式,讓家族式、點對點的傳承方式通過互聯網擴大傳承的受眾面;同時,這種網絡空間的文化傳承,可以扶持弱勢文化,讓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能夠傳承下去,保護文化多樣性。
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有溫度
文化是民族性格、情感、精神的主觀性體現;互聯網則是一種客觀的技術手段,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途徑,讓客觀的互聯網技術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有溫度、有感情。對此,連輯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技術下沉:消除城鄉數字兩極分化;二是關注民生:助力精準扶貧;三是文化為體,網絡為用,體用結合,促進非遺保護;四是讓數字充滿人情味。
連輯表示,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置性條件。互聯網一旦被用于關注基層、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貧困人口、關注瀕危文化遺產,就會變得有溫度。希望有溫度的互聯網保持住人文傳承的熱度,造福全人類,造福更多貧困弱勢人群,成為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編輯:李江雪
關鍵詞:互聯網大會;論壇;文化
2016-11-17 17:21:00
今天,互聯網大會進入第二天日程,多場互聯網分論壇開啟。本屆大會共設置了16場論壇、20個議題,涉及互聯網經濟、創新、文化等前沿熱點問題。
2016-11-17 16:55:00
國際大咖熱評習主席互聯網大會講話,【編輯:高辰】
2016-11-17 16:4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