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8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廣西田陽的西紅柿遭遇到“30年不遇”的超低行情,大量滯銷;廣東江門良西鎮的5000畝馬鈴薯喜迎豐收,其中1500多畝也遭遇滯銷。這些年,類似這樣農產品滯銷的例子還真是不少。與此同時,一些農產品走俏市場,甚至賣出天價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同類的產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農產品的賣點究竟在哪兒?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
張子雨:說到自己的農產品哪里好,估計大家都會說出各種好處。市場經濟下,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怎么夸,這當中有學問。如果說水果個頭大、味道甜、營養豐富,固然是體現出了很多特點,但要是大家都這么說,也意味著,產品都沒了特色,不會給人留下任何印象。
要讓自己的產品給大家留下印象,那就得有賣點,也就是與眾不同的特點。那怎么給自己的產品尋找獨一份的特點呢?
特色產品的基礎就是產品本身的質量過硬。而這個質量過硬如果能夠用更加有特點的語言來表述,這就是賣點。比方說,味道甜,是很多優質水果的賣點,但是到底有多甜呢?之前,很多生鮮電商在銷售商品的時候,就會用上“甜度”這個指標。在目前的常用甜度指標當中,蔗糖的甜度就是1,如果對自己的產品表明甜度的具體指標,那自然就成了賣點。
之所以人們要買一種農產品,一方面是因為好吃,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這款產品背后有故事。舉個例子,褚橙走紅,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褚時健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本身的故事給橙子帶來了特點。而大家現在也經常在各種廣告當中看到,一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經歷了各種具有戲劇化的環節,而這些和產品質量沒有必然關系的內容,實際上是讓大路貨商品成了個性化產品。
好產品也得有好包裝。從最傳統的大麻袋包裝的批發,到現在精致的小盒子零售,農產品包裝已經經歷了好多次的提升。而現在來說,依然還有提升空間。比方說,像板栗、開心果這樣帶殼的果品,去殼之后進行包裝,就可以吸引新的消費者。同樣的,也可以按照現在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按照使用的場景,把不同的農產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銷售。像這樣的新式包裝,提升了用戶的使用便利度,自然也可以成為一種賣點。
銷售要針對用戶的需求,所以,符合用戶的特定情感也是一大賣點。從目前來看,像大白兔奶糖的傳統知名品牌,現在都成了大家懷舊情懷的寄托。而各地也都有不少這樣的地方性農產品。從這當中發掘新產品,舊瓶裝新酒,也可以在市場上找到全新的空間。
所謂賣點,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優點。而這個優點如何來尋找,如何來體現,都得靠大家開動腦筋。所謂高手在民間,我也相信,經過了這些年的探索,農產品領域的特色產品,還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孔明 王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