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草原天路開始收費 是否撿了芝麻丟西瓜
2016-05-10 16:19: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1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河北張家口,有一條“草原天路”,它風景秀麗,被網友稱為“中國的66號公路”,這條路全長132.7公里,是連接崇禮滑雪溫泉大區和張北草原風情大區的一條重要通道。蜿蜒的道路,配上湛藍如洗的天空,以及路兩側的村莊、梯田、溝壑、山坡,讓這條公路名聲大噪,各路自駕愛好者和旅游愛好者蜂擁而至。
然而近日,當地政府公開了一條信息:草原天路風景名勝區開始收取門票,門票價格為50元/人次,票面也已經印好了。一時間,這條信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網友大呼搞不懂。
那么,鄉村游究竟該怎么搞?是不是只有收費才能解決問題?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王竹就認為,“草原天路”收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王竹:“草原天路”建設的初衷,是為了建風車,但因為經過的地區風景太美,一時間,這個地方成為了很多游客向往的地方,不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平常的日子,很多自駕游、組團的游客紛紛慕名而來,一睹世外仙境。大批游客的到來,也給“草原天路”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堵車、黑商販欺詐現象時有發生。
張北縣政府近日發布信息,表示“草原天路”不再免費通行,游客也好,過往的車輛也好,都需要購買門票。根據當地發布的信息,大體上可以歸納出此次啟動收費的邏輯:第一,當地政府在“草原天路”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而且還在持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要適當收回成本;第二,“草原天路”名聲大噪以來,屢屢出現大堵車的局面,為了控制游客數量,需要以收取門票作為門檻;第三,景區車輛增多之際,出現了“垃圾遍地、人滿為患、生態環境堪憂”的局面,啟動收費是為了保護景區生態環境。
表面上看,這三條理由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還是站不住腳!安菰炻贰彪m然名稱響亮,但歸根結底只是一條縣級公路。根據《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規定,“草原天路”并不符合收費條件。此外,對于景區收費,收多少,需要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省級物價部門批準,地方縣級政府決定收費,這一點缺乏程序的合法性。再者,在132公里的“草原天路”上,有不少村落,那里的居民也需要進出,他們對收費的做法會滿意嗎?
其實說白了,當公路作為景區,性質就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當性質發生變化時,需要追問的是,景區化服務體現在哪里?誰來收費?誰來運營?既是旅游景點,又是公路,監管如何分責?環境衛生歸誰管?車輛擁堵又歸誰管?可見,收費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目前的問題,反而會帶來更多難題。
“靠山吃山”本沒有錯,但是,想著借助收取門票的方式反哺投入,就能解決人滿為患的局面、就能讓生態環境好起來,未免太過天真。武大櫻花沒了20塊錢的進門費,今年賞櫻反而不再“人看人”,西湖免費了,杭州反而更賺錢。收取門票的方式如同殺雞取卵,常常最具殺傷力。作為貧困縣的張北縣,完全可以借助“草原天路”助力旅游收入的增長。旅游住宿和餐飲娛樂服務,這些綜合性旅游收入都遠比門票收入來得豐厚。我想,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如果不在發展縱深游、提供更貼心的服務上下功夫,而緊緊盯著門票收入涸澤而漁,這不是撿了芝麻漏了西瓜嘛!究竟應該怎么做,需要相關部門好好開動腦筋想一想。
編輯:洪越
關鍵詞:鄉村;農村;旅游;發展
黃帝提倡“敬天、愛民、惜物”的文化傳統,貫穿了整個中國文明史,使擁有強大生命力的中華民族累積了無以計數的文化財富。
2016-04-18 16:35:00
利用家鄉的獨特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讓村里增收致富,在外打工的人結束漂泊的日子回到家鄉,這是許多農民的心愿。
2016-04-08 10:10:00
(記者周亞軍)今年山西安排10億元資金補助鄉村清潔工程,用于農村清掃保潔隊伍配置、垃圾清運車輛購置、垃圾中轉站和處理設施建設。山西自2013年啟動實施鄉村清潔工程以來,截至2015年底全省鄉村清潔工程累計投資32億元,創建省級達標村14356個。
2016-03-30 10: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