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政策支持必然推動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
2016-03-17 15:54: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農民朋友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每天都要做很多選擇,比如播什么種、施什么肥、農田怎么管等等。從最初的生產規劃到最后的銷售環節,哪一步出錯都有可能影響到整整一年的產量和收益。但是,如果在農業生產中運用好一種叫“大數據”的東西,就不用這么步步驚心了。
今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我國未來五年要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而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如何將“大數據”融入到農產品生產中,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也成為很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大數據對農業到底有多重要?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美國,農民是怎么運用大數據管理農田的呢?中國農村距離實現大數據農業還有多遠呢?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孫立武分析:
孫立武:說起互聯網和新媒體領域,不提大數據,就真的out了。云計算、大數據看似是服務于實體工業、金融、互聯網等領域,實際上大數據同樣是為更接地氣的農業領域而生的。
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伯伯,靠天吃飯實屬無奈,最后還免不了出現滯銷的現象,唉聲嘆氣,一籌莫展。過去幾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蔬菜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后續不利影響,恐怕只有農民朋友最清楚。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去緩解這種困境呢?答案是肯定。
來自山東壽光稻田鎮的果菜批發市場個體戶對于收什么菜品就很有自信,朋友想問的肯定是“你哪來的自信”,但聽這位個體戶說,幾個重要的數據一看,基本就知道該收啥菜了。
就是有效利用這些數據,當然這還只是農業大數據的一部分。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農業大數據,及時掌握氣象數據,降水、溫度,風力還有土壤變化,必然會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提升農產品銷售進度,提前把握農產品的價格及體系之內的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動態等,有效的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農業大數據在國內起步比較晚,并且存在著網絡基礎設施薄弱,數據信息不透明,缺乏技術及人才支撐,再加上農業生產過程發散,生產主體復雜,推廣難度較大等,農業大數據進度步履維艱。盡管新疆兵團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到達93%以上,衛星導航技術、小型植保無人機、變量施肥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已經得到有效推廣,但全國范圍內農業大數據的建立和推廣進度仍不理想。
當然農業大數據并非深處寒冬、止步不前。一方面我們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美國、澳大利亞早就為我們提供了參考。眾所周知,美國是對農業數據收集比較齊全的國家,也是較早進行農業數據開放的國家。有關農業數據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正幫助美國農業政策制定者對農業部門的發展制定各種政策,并且適時將大數據貫穿于農業產業鏈中,實現農產品供需無縫對接,帶來的必然是農產產業的全面升級。
另一方面,近年來,政策春風不斷溫暖農業領域,對于農業大數據方面,早在2015年國務院、農業部都已經印發了關于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政策,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文指出要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衛星遙感、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電商的崛起不正是農業大數據最好的先鋒成員嗎?
政策的鼎力支持、農業生產環節的不斷升級,必然會推動大數據與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通過扶持、發展和有效利用農業大數據,讓農業發展更為迅速,讓農業生產更加簡單、舒服,利潤收益更加客觀,才能讓農業生產者更加體面高端、揚眉吐氣。
編輯:孔明
關鍵詞:大數據;農業
2016-03-16 16:58:00
從年初谷歌圍棋程序AlphaGo擊潰歐洲圍棋冠軍開始,大數據人工智能成為熱議話題,而3月9日即將展開的AlphaGo和世界冠軍李世石的對弈也吸引著全球的眼睛。
2016-03-08 21:53:00
國內影市大盤近年來持續狂奔猛進,漲勢喜人。據藝恩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月全國票房68.7億元,同比增長67.2%。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有效激發單日票房空間,成為產業增容的一大要點。
2016-03-07 11:4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