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幼兒園能把孩子留下嗎?師資是最大問題
2016-09-12 15:2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鄉村幼兒園。景安琪 攝
春天種的西紅柿、黃瓜結了好幾茬兒,從地里剛刨出來的花生生吃很香,在樹林里放羊不是想的那么容易,認識谷子、玉米、小麥、高粱等十幾種莊稼……這些充滿泥土味的認知活動,是一所鄉村幼兒園的嘗試。
不單純機械模仿城市幼兒園,不做“小學化”的學前教育,不脫離農村的山水土地,兩年的時間里,一個名為“華夏鄉村兒童啟蒙教育”的項目(簡稱“華夏項目”)在山西省長治縣南宋鄉關頭村和永濟縣蒲韓鄉村社區、河南省蘭考縣胡寨村三個地方進行試驗,“長勢喜人”。山西、河南其他地區,陜西、山東的一些村民到此取經,希望把這種以“親情、親自然、親鄉土”的教育模式引入自己的村子。
鄉村幼兒園不是城市教育的復制品
“早上一開門,小狗‘白菜’拖著捕黃鼠狼的夾子一瘸一拐地走向我。我用盡力氣,還是打不開,反而把‘白菜’又夾了一次。‘白菜’發出哀嚎,它的牙齒幾次滑過我的手邊,最終還是把頭別向一邊!我又愧疚又著急,飛跑進村里求助,翠紅姐叫來了隔壁大叔才把夾子打開了!
李冰,華夏項目關頭村幼兒園的老師,這是她的一次親身經歷,“白菜”是她喂的小狗。那天,當幼兒園開門后,孩子們圍著被夾斷了兩根腳趾的“白菜”不斷安撫。
一堂討論課也由此開始:“為什么會有捕黃鼠狼的夾子?”“黃鼠狼偷玉米就要受到懲罰嗎?”“‘白菜’那么疼,為什么不會咬主人?”
“老師力氣不行,求助小朋友的媽媽,又找了力氣大的大叔才打開夾子。我用這個道理告訴小朋友,平時要好好與別人相處,自己有了困難求助別人,才會得到幫助。”李冰借機還講了《朱子家訓》中“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的意思。
這種將自然鄉土、國學經典、親情友情融為一體的教育就是華夏項目的特點。這些鄉村的孩子在家旁邊的幼兒園里,課程、體驗都豐富多彩:春季學期的課程有農耕系列、花葉果系列、泥巴系列、野菜系列等;秋季學期的課程包括蛋殼系列、種子系列、毛線系列、玉米系列等。
與城市幼兒園相比,這3個鄉村幼兒園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沒有一件玩具是買來的。毛線編織成的各種小動物、大小長短不同的小木棍、各種莊稼的種子……孩子們用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圓切木就能疊高、拼圖,用一盆泥巴就能捏出不同的家畜。
“撤點并校導致鄉村教育缺失,約6000萬鄉村留守兒童的身心成長、學習生活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的問題。同時,當代中國的教育是因襲工業文明思維模式的教育,是一種滿足應試要求的工具化教育,是追趕西方現代化的西化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會使兒童教育違背兒童成長規律,甚至成為脫離中國文明傳承的價值缺失、文化缺失、人性關懷缺失的斷根性教育!眹倚姓䦟W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孝德教授,也是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他認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希望在鄉村。而面對廣大農村,特別是鄉村教育的衰落,他心存憂慮。
當張孝德回到自己的家鄉,看到很多家庭帶孩子到城里上學,村里閑置的院落越來越多、越來越寂靜時,更加重了這種憂慮,他認為:“復興鄉村文明,要從幼兒啟蒙教育抓起!
2014年,張孝德的《生態文明立國論》專著出版之后,他發起的華夏鄉村兒童啟蒙教育項目正式啟動。關頭村幼兒園就設在原來的村小里。撤點并校后,兩層樓房和一個寬敞的操場已經沉寂許久。幼兒園的建立,讓這里出現了孩子的身影和笑聲。
編輯:王肖軍
關鍵詞:幼兒園;白菜;國學經典;文化缺失;鄉村文明
蘇州一幼兒園甲醛超標被教育部門責令停課整頓,7日,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公布了對新紐頓玲瓏灣幼兒園甲醛超標事件的處理結果。目前,教育部門已責令幼兒園涉事班級立即停課整改,在環保檢測數據達標前,嚴禁啟用相關辦學場所。
2016-09-07 20:16:00
2016-09-05 14:23:00
在幼兒園中,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教師,為此很多幼教專家都在呼吁幼兒園應該引進男幼師,幼兒園對男幼師也是“求男若渴”。最后再來說說男幼師自身,不管當初出于什么原因選擇幼教,但既然選擇了,那就要不改初心、堅定前行。
2016-09-05 09:4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