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7月10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作為第十九屆中國昆明國際石博覽會的重磅預熱活動,“紫羅蘭之夜”非遺美學盛宴于7月9日晚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活動以“珠光非遺·匠心傳承”為主題,匯聚藝術與非遺技藝,通過多元呈現、沉浸體驗、名家對話等形式,展現云南文化美學的當代表達,助力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此次活動由石博會組委會主辦,吸引了300位珠寶收藏家、200位文化美學從業者及行業權威人士參與。圍繞“設計為韻、匠心為魂”的理念,搭建起藝術與非遺深度融合的高端交流平臺,聚焦“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方向,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活動現場設置“匠心傳承篇”“珠光寶韻篇”“榮譽盛章篇”三大板塊,內容涵蓋微電影首發、珠寶與非遺聯合走秀、主題頒獎典禮等多個環節,立體展示云南美學的深厚底蘊與時代風采。其中,“云南美學地圖”首次發布,系統梳理全省珠寶美學資源與非遺脈絡,以鏡頭語言講述云南非遺與珠寶藝術的千年傳承。
活動現場展示藝術作品(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非遺與珠寶走秀環節,彝繡服飾、斑銅器皿、鋦瓷藝術與翡翠、彩寶、珍珠等珠寶精品同臺亮相。非遺傳承人代表作品精彩呈現,古老工藝與現代設計交相輝映,呈現一場傳統與潮流共舞的視覺盛宴。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沈遵岐、張海飛、付忠華等非遺工藝美術大師,以及師帥、孔元元等青年設計師到場交流。他們圍繞“傳統工藝如何創新表達”“設計如何融入文化基因”等話題展開分享,探討傳承與創新的融合路徑。
在“云南美學地圖”榮譽盛章頒獎環節,主辦方向在非遺保護、設計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頒發“美學傳承人”“最佳導演”等榮譽,表彰其在推動云南美學傳播中的積極作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