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4月10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4月9日下午,“科學與中國”精密測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在云南農業大學“農民院士大講堂”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應邀作題為《多能的雙三倍體銀鯽及其育種生物技術創新》的專題報告,為現場700余名師生帶來一場聚焦前沿、緊貼實踐的農業科技講座。
桂建芳院士(央廣網發 云南農業大學供圖)
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承辦,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單位協辦。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武漢市科協和云南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云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黎素梅主持講座。
桂建芳院士是我國魚類遺傳育種與發育生物學領域的著名專家,現任中國動物學會魚類學分會理事長、中國水產學會副理事長,長期致力于水產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主持或參與培育水產新品種4個。講座中,桂建芳院士結合自身科研經歷,系統介紹了其團隊在多倍體銀鯽遺傳育種研究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并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分子模塊耦合等關鍵技術的實例講解,深入淺出地闡釋了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如何服務國家食物安全和漁業高質量發展。
講座尾聲,桂建芳院士寄語青年學子:“科技創新沒有捷徑,科研工作需要堅守與積淀。希望大家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在科學報國的道路上接續奮斗。”講座引發在場師生強烈共鳴,動物科學技術學院2023級水產動物養殖碩士研究生張蔚然表示:“我深受鼓舞,將以實際行動傳承科學家精神,把論文寫在云嶺大地上。”
“桂院士是一位有夢想、能吃苦、有家國情懷的科學家,他的講座不僅是一場科學知識的傳授,也是一堂生動的人文思政課。”云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黎素梅表示,此次講座為“新農人”拓寬了科技視野。
據悉,“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自2002年啟動以來,已舉辦院士巡講活動2000余場。本次云南行由孫和平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統籌推進,邀請孫和平、桂建芳、葉朝輝、楊春和、劉買利、倪四道等6位院士及23位來自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組成科普團隊,計劃深入昆明、紅河、大理等6個州市,走進48所學校、科研機構及企業,開展100余場科普講座和交流活動。
云南省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院士團隊走進邊疆高校,是落實“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優質科教資源向西部地區延伸的重要舉措,將為云南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科技創新高地注入強勁動力。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