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運會的圣火已經熄滅,借助全運會東風,“全運惠民工程”將進入嶄新的階段。“全運惠民工程”于2015年啟動至今,天津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大健康”發展理念,初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民參與”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運惠民工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雙先”表彰
圓滿完成
第十三屆全運會“雙先”表彰各項活動已經圓滿完成,并且獲得了各級領導和全國“雙先”代表的一致好評。本次“雙先”表彰各項活動,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國家體育總局人事司相關負責同志對于“雙先”表彰大會的成功舉辦,給予了“一個出色 三個滿意”的高度評價。
辦會非常出色,各級領導滿意、參會代表滿意、人事司全體工作人員滿意。本屆全運會“雙先”表彰各項活動之所以取得圓滿成功,與前期細致周密的準備密不可分。組委會對“雙先”表彰籌辦工作提前一年時間進行了超前準備。深入研究借鑒第十二屆沈陽全運會成功經驗,完成《“雙先”表彰活動組織工作》整體方案前期設計。精心擬制《領導接見代表活動方案》等六個專項方案。同時啟動各項具體準備工作。協調接見活動和表彰大會場地,代表接待酒店,制作表彰牌匾、證書和獎章等會議物資,考察代表參觀“全運惠民工程”點位和路線,為活動順利舉辦奠定了良好基礎。
針對“雙先”表彰活動參會人員多等情況,先后制定了會議總體安排、參會代表接待工作方案、車輛綜合保障計劃、會務工作指南和手冊,形成了組織實施機構層面的統籌設計。在天津機關事務管理局、天津賓館、天津大禮堂和組委會辦公室、接待服務部、志愿者部、新聞宣傳部、安全保衛部、醫療衛生部、市容環境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倒排日程的方式制定并實施了會前十天的32項重點工作,確保了籌備工作協力推進、全面落實。最終,在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本屆全運會“雙先”表彰各項活動順利完成。
此外,在全運會期間,700余名全國“雙先”代表參觀了“全運惠民工程”成果展覽,對本市群眾體育取得的成就交口稱贊。“全運惠民工程”,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到舉辦全運會帶來的巨大成果,讓體育福祉普惠于民,成為全運會寶貴的文化遺產。
“全運惠民工程”被列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機制,統籌“全運惠民工程”的規劃和組織;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性和保障性文件;初步形成京津冀體育發展圈;構建以基層為重點的“2212”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和“8421”青少年訓練體系;建立體育與教育、文化、衛生、旅游、園林、養老等有機融合的工作機制。建有各類體育場地2萬余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15平方米,現有各類體育社會組織5000余個、社會體育指導員3萬余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2%,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93%。
“全運惠民工程”緊緊圍繞“惠民”這個核心,牢牢把握群眾體育“六邊工程”,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確保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體育健身服務的目標。
一、健全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創建示范型城鄉社區100個居民健身會和村民健身會以及1000個綠色健身站,打通聯系健身群眾、服務健身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工作平臺,為群眾提供簡便、快捷、高質量的健身服務;加大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力度,支持體育社會組織等機構承擔舉辦競賽、健身服務、體育培訓、科學研究等公共服務事項。
二、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建設15分鐘健身圈:實施各區現代化體育設施“五個一工程”;新建100個社區籠式足球場等多功能運動場地和2200個健身路徑;打造全運村新建居住區全民健身工程示范園;建設侯臺城市公園體育園等10個體育公園、20條登山步道、水上公園智能型健身步道、海河劃艇運動基地和航空運動營地等健身休閑設施,提升改造山野運動基地;新建和改造47個全運會競賽場館,使之成為賽后惠及群眾健身的新場地;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
三、豐富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舉辦大型健身賽事活動600項,參與市民達400萬人,從天津發起的“我要上全運”全民健身活動,輻射到全國各地。各行業、各地區打造“一行一品”“一地一品”全民健身活動特色品牌,“一地一品”覆蓋全部區、街;創編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推動“上班族”就近就便參與體育鍛煉;全市377所小學、199所初中和121所高中納入“8421工程”青少年訓練體系,實現體育人才“一條龍”系統培養,命名208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中小學校園足球布局校發展到124所。體育與金融跨界合作,投入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1000萬元發行體育惠民卡,讓市民享受到政府的惠民補貼和優質的健身服務。
四、支持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天津市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全部59個項目向社會公開招募承辦單位;連續三年舉辦足、籃、排、乒、羽、網等項目市民聯賽。全運會群眾比賽賽區競委會的工作標準、服務水平與全運會競技項目一致,體現同場競技、同樣標準、同等規格的辦賽規范。天津各界5000余名群眾參加全運會群眾比賽200場市級選拔賽,遴選出251名各項精英參加全部項目的決賽,草根明星登上全運會領獎臺,不僅展現出高超的技藝,還展示了天津群眾的優秀風采和天津的良好城市形象。
五、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指導。“全運惠民科學健身大講堂”為市民提供更加科學、規范、便捷的體育健身科普服務;《科學健身一點通》電視欄目錄制數百期,讓科學健身圍繞在市民身邊;以西沽健身中心為示范,完善基層科學健身指導站點建設,開展運動風險評估,提供精準化的健身服務;建立體育和衛生部門協作機制,實施《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和《天津市體醫融合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六、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文化。實施天津體育文化精品工程,開展體育文化巡展進大學校園、進社區鄉村、群眾進場館“三進”活動。功夫劇《武傳奇》、北運河休閑旅游驛站和君利農業示范園在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上分別獲獎。以民園廣場為核心的“五大道”景區被評為“全國十佳體育旅游景區”、環團泊湖公路自行車賽道被評為“全國體育旅游精品線路”。2017中國年度健身榜樣大賽在天津啟動,評選出十大城市健身榜樣、20名城市健身達人。天津體育博物館2015年建成開放,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展示天津體育歷史,保護體育文化遺產。
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全體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本市將充分發揮第十三屆全運會的牽引帶動作用,把“全運惠民工程”做成“全民幸福工程”,讓“全運惠民工程”作為全運會文化遺產,在全國范圍內搭建體育惠民大舞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報記者 陳鵬 整理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孫震 崔躍勇 趙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