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9月1日消息(記者周思楊)有一種浪漫,是一家人的并肩作戰;有一種責任,是全家人的同心守護。日前,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召開,有這樣一家三口,他們崗位不同,責任各異,卻都在同一條戰線上堅守:父親守護安全底線,母親繪制城市風貌,女兒貢獻青春力量。他們是三條“平行線”,卻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的時空中匯聚成同一個坐標——“讓世界看到一個安全、溫暖、自信的天津”。

父親:守護安全的“無形屏障”

馬會明是一名天津市公安局的刑警,在峰會期間承擔安保工作,每一項工作的安全預案,都要經過反復推敲。

“安保工作只有一個標準——零差錯。”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為了這份“零”,他習慣了晝夜顛倒,習慣了在會議室和警戒線之間來回穿梭。任務越臨近,他的步伐越堅定。

近一月的聚少離多,妻子和女兒只能通過電話關心一句:“注意安全。”可他總是簡短地回答:“放心。”然后便匆匆投入到下一輪演練。對于家人,他有太多愧疚;對于崗位,他卻只有一個念頭——確保萬無一失。

在峰會的現場和背后,一張無形卻堅固的安全屏障正在他和戰友們的手中牢牢織就。正因為有他們的默默守護,世界各地的賓客才能安心而來,滿載而歸。

母親:從藍圖到現實的“匠心設計”

楊瑩是天津市建筑設計院的一名工程師。從三月份起,她便全身心投入迎賓館及市內重點街區的整體提升改造工程中。圖紙一稿又一稿,修改到深夜已成常態,而真正的考驗,還在施工階段。

在工地上,她幾乎成了“常駐人員”。頭上戴著厚重的安全帽,手里拿著畫滿標記的圖紙,一次次穿梭在腳手架之間。工人遇到問題時,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俯下身子對照著圖紙比劃,甚至親自量尺。

“每一面墻、每一盞燈,都是城市的門面。”她常對同事說。經過無數日夜的堅守,改造工程最終高質量完成。如今,當嘉賓們走進煥然一新的迎賓館、漫步在整潔有序的街區時,看見的是精致與大氣,而背后,是她與團隊默默的堅守與付出。

女兒:青年志愿者的“青春身影”

馬毓聰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一名學生志愿者。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期間,她加入了翻譯組,承擔起迎賓晚宴的現場支持與公共標識英文規范整改的任務。

彩排現場,她與團隊一道反復確認臺詞與禮儀流程,有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盡管腿腳酸痛,但她始終咬牙堅持,她知道,這些點滴努力最終都會化為完美呈現。與此同時,她還和其他志愿者、老師們走訪市區重點點位,確保公共英文標識準確得體。她每天的步數總是輕松破萬,汗水浸透了志愿服,可她卻笑著說:“能用專業知識為城市服務,這是最有意義的一課。”

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的光芒背后,無數像他們這樣的普通家庭,正以堅定與執著,守望著這座城市的榮譽。正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更加相信:天津,必將以最好的姿態迎接世界的目光。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