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19日消息(記者韓雨晨)日前,一輛車身印有“津彩西青”標識的共享電助力車在精武鎮被安裝上“津8632000”的牌照——這不僅是西青區首輛上牌的共享電助力車,更標志著精武鎮“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市民參與”的智慧交通治理模式邁入新階段。

工作人員為共享電助力車上牌(央廣網發 西青區供圖)

共享電助力車極大滿足了公眾便捷出行的需求,有效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在構建綠色出行體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未備案的共享電助力車任意投放、隨意停放、堵塞交通、安全隱患等問題頻發,給城市管理帶來不小挑戰。

為破解這一困局,精武鎮主動作為,啟動共享電助力車上牌規范工作,通過嚴格遴選,確定小瑪、美團、哈啰3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參與運營,與其簽訂運營合同,并同步制定《精武鎮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服務質量考評細則(試行)》,首批引入1200輛共享電助力車。同時,精武鎮積極聯動區運管局、公安西青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對投放企業的資格、營業執照等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從源頭筑牢規范運營的“防火墻”。

上牌現場,交警逐一核對車輛的車架號、電機號、合格證、發票及企業營業執照等信息,確保無誤后發放號牌,并拍照錄入電動車管理系統。隨著流程推進,一輛輛共享電助力車陸續擁有了專屬“身份證”,開啟了規范化運營新篇章。

針對市民關注的共享電動車停放問題,精武鎮打出“組合拳”,創新在大學城地鐵站、師范大學西門等點位設置緩沖區,建成并啟用33個停車點,新增停車區域65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共享電動車4000余輛,同時在相關區域設置禁停區,從技術手段上防止共享助力車亂停亂放。此外,“精武鎮共享單車停車秩序維護”微信群的建立,讓鎮綜合執法巡查隊員、村社區物業、網格員、企業管理人員及運維調度人員形成合力,發現問題實時反饋,企業第一時間響應處理,構建起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精武鎮綜合執法大隊副隊長李紅彬表示:“從7月15日起,我們陸續給共享電助力車上牌,目前已完成約300輛車,一周內可以為所有1200輛車完成上牌。”

共享電助力車上牌后,將更有利于精武鎮控制助力車整體數量,防止企業超量投放和助力車跨區域流動,還能提升騎行人員的文明交通意識,引導市民養成不亂停亂放、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為城市交通治理注入新動能。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