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是我們談及家庭教育繞不開的話題?梢哉f,家庭教育中的大多數問題,都能在親子關系中找到答案。
現在的親子關系普遍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養育型:父母對子女有絕對的權威,可以憑自己的意愿和情緒對待孩子,如批評、指責孩子,指揮、命令孩子。父母不考慮孩子的思想,孩子所要做的只能服從。
2、反向依賴型:子女處于支配地位,父母處于從屬地位,所有的決定幾乎都依賴子女。
3、沖突型:親子出現明顯沖突,父母攻擊子女,子女反擊父母。
4、溺愛型:要么過度保護,對孩子做較多限制,要么完全贊賞,無論孩子做什么行為,父母都會對孩子予以贊賞,很少對其行為做出是非評價。
5、引導平等型: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一定權威性,同時孩子也有較充分的民主。在相處過程中既有父母子女親情,又有朋友之間的友誼。但在這種關系中父母還是起到主導作用,是比較健康的一種親子關系。
引導平等型是以上關系中相對健康、合理的親子關系。我們不妨延伸一步,將親子關系賦予一個新的命名——“旅途伙伴”。它既有引導平等型內涵,又不僅限于此!奥猛净锇椤笔且晃恍睦碇委煷髱熢浱岬竭^的,仔細想想,這個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父母就開啟了和他相伴的旅程,父母把孩子視為旅途伙伴,在他成長的路上一路相陪,看看沿途的風景,感受人生的美好。在這一路相伴中,家長要扮演三種角色,教師、父母、朋友,三種角色隨需要更換,而不應是一成不變。
1、教師角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旅途伙伴,并不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毫無界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路相伴中,父母首先要扮演的就是教師角色。然而,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為此,父母要不斷地學習,有知識和能力儲備,懂得一些基本教育教學方法、技巧,才能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從容應對,減少盲目和誤導。作為家長,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探索、求知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孩子感受力和理解力,要盡量尊重其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多一些啟發式、互動式、有創意的交流。
2、父母角色
有家長可能會疑惑,父母角色還需要扮演嗎?是的,需要。絕大多數時候,父母不懂得究竟如何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如何扮演角色。大量研究發現,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對于角色缺乏基本認知。父母的角色認知也叫角色觀念,泛指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認識、態度和情感的總和,包括父母對自己所處地位的認識,角色義務觀,職責認識,行為認識。
比如: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有時我們想改變孩子的問題,但一直在說自己的感受。結果孩子的行為沒有改變,我們不舒服的感覺卻不斷涌現,就會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導致更糟糕的后果。
當孩子有問題時,他的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情緒,那么當孩子處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呢?我們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如果我有煩惱要向你傾訴,我需要你的指導嗎?其實我只是想跟你說說而已。這個時候,無論你給孩子多么好的建議,孩子都不會采納。這時候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傾聽者而不是評判者。
再比如:孩子在玩玩具和做家務時,父母沒有必要過分擔憂和直接插手相助。把解決問題的責任留給孩子,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這樣以后孩子就不會再過度依賴父母,這時候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
3、伙伴角色
伙伴角色更關注的是一個“度”的把握。把他們當成朋友、伙伴。想一想你在和伙伴相處中應該保持什么姿態和情感。既不過分溺愛、過分驕縱、過分嚴苛、過分掌控、過分攀比、過分透支愛,又能給予他們充足的陪伴時間;給予他們愛而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遇事和他們商量,充分尊重和聽取他們的意見。既能親密相處,又能適當遠離。可以以朋友的身份站在遠處悄悄觀望,看著他們碰壁,看著他們成長,看著他們高興,看著他們克服困難,看著他們一路向前。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幫忙,不需要幫助時為他祝福。
如果父母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能夠靈活轉換角色,教育將會更加豐滿,方式也將更加匹配,這樣的父母也是可親、可敬、可愛的。而角色扮演與轉換越自然、越到位,效果會越佳,這同樣需要慢慢體會和感悟,也是一個不斷學習與修為、從量變到質變、漸入佳境的過程。(作者:高雁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八中德育校長、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