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上午,以“安全新秩序,連接新機遇”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Cyber Security Summit,簡稱CSS安全領袖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騰訊副總裁丁珂出席活動,并與Visa副董事長兼首席風險官Ellen Richey(艾睿琪)、中國聯通(微博)信息化部總經理孫世臻、國家電網公司信息通訊部主任王繼業、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總工程師王軍等行業頂尖安全專家共同參與大會“新秩序下的安全之道”圓桌論壇,深入探討與分析新秩序下互聯網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秩序下的安全之道”圓桌討論現場)
在圓桌論壇上,丁珂提出,伴隨《網絡安全法》的正式實施,我國互聯網信息安全行業正式步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秩序階段。首先,用戶的隱私正式提到議事日程上,從法律高度被明確界定了;第二,企業有責任保護每位用戶財產、隱私等安全,有了更完善的界定基礎;第三,《網絡安全法》對企業間的長期合作給出了指導性意見。
以新常態應對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威脅
隨著“互聯網+”、數字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眾多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和公共利益的行業和領域的運營已經高度依賴網絡,信息安全的威脅和挑戰正在加劇。一旦這些行業和領域的重要網絡系統遭到破壞或喪失功能,將給國家、企業、公眾安全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和損失。2017年上半年一系列的網絡安全事件,如“WannaCry”勒索病毒、“FireBall”火球病毒等,影響了全球多個國家的政府、銀行、企業、電力系統等,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也為我們敲響了安全的警鐘。
在全球安全威脅之下,無人可以獨善其身。丁珂指出,隨著互聯網影響到大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沿途的信息敏感部分不止在一家企業手里面流轉。隨著一個交易的產生,相關數據就可能流轉了超過10家以上的企業。
為應對當下全球性網絡安全威脅不斷升級的新形勢,我國于6月1日正式實施《網絡安全法》,從法律規范、戰略部署、體系構建等層面對我國網絡安全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了明確指示,也對網絡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丁珂在“新秩序下的安全之道”圓桌討論上發言)
在丁珂看來,騰訊自成立就明白,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若管理不當或失控,也會造成極大危害,所以一直把安全放在發展的前置部分。這些經驗和習慣一直驅動騰訊技術創新,在安全人才儲備、安全技術能力、安全大數據方面不斷積累,并樂于在實際的新問題上分享給大家。在開放與合作領域里,騰訊也一直跟多家企業,在例如欺詐預防方面做積極探索,同時也跟公安、政府、金融機構和運營商保持良好合作。相信未來將繼續深化整個全鏈條,以技術為驅動、以產業融合為己任,貢獻基礎建設,不斷提高用戶安全意識。
夯實常態化協作機制,構建全產業安全矩陣
作為CSS安全領袖峰會的發起方、互聯網安全開放生態的呼吁者和推動者,騰訊一直將保護用戶信息、維護國家網絡安全視為天職,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安全政策、法規。騰訊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推出鷹眼反電話詐騙系統、麒麟偽基站定位系統等大數據產品,聯合公安、銀行、運營商等各方推出共同打造了“守護者計劃”反詐騙公益行動;在WannaCry抗毒保衛戰爭中,騰訊安全團隊積極聯動金山、知道創宇等安全團隊共同抵御病毒;騰訊安全團隊還聯動公安、運營商、全球100所高校,第一時間向用戶推送了安全開機指南,以及病毒疫情的分析情況等信息安全服務。
丁珂表示,在解決安全問題過程中,騰訊非常強烈地感覺到,中國網絡安全人才缺口非常大,未來將在人才體系培養上進一步深化投入與合作,強烈希望后期在產業融合方面有進一步貢獻。整體安全防護的體系化規劃方面,中國在規范性、前瞻計劃性和總體投入度上,相比一些領先國家有很大差距,騰訊希望跟更多有責任的企業和行業共同把規劃和建設投入力度加大。
截至目前,騰訊成立并開放了以教主于旸、吳石、袁仁廣等國際大咖領銜的七大聯合實驗室,專注于安全技術研究及安全攻防體系搭建,其安全防范和保障范圍覆蓋了連接、系統、應用、信息、設備、云六大互聯網關鍵領域。七大聯合實驗室也促成了騰訊在掌握反病毒、反詐騙、防范系統漏洞等互聯網核心技術方面的突破,不斷強化自身安全研發能力及創新能力。丁珂強調,在大數據和技術核心能力合作上,騰訊將堅持共享和開放,期待在更多的新案例、新領域里扎扎實實解決問題,看到效果。
在會議的最后,談及互聯網安全未來,丁珂指出新形勢下,消費者應提升安全意識;企業要把客戶數據的安全當成重要資產來保護,未來其他資產可能都不如用戶數據的價值大;同時希望政府及監管機構能有一個更前瞻性的牽引來指導行業往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