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成效——陜西加快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
8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北京舉行陜西專場新聞發布會,全景展現陜西加快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的創新實踐與工作成效。
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沈黎萍在作主題發布時表示,陜西知識產權事業呈現出創造活力持續迸發、運用效益加速釋放、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管理服務逐步優化四方面特點。
截至今年6月底,陜西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12.5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87.9萬件,擁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96個。陜西聚焦破解專利技術供給與產業需求“雙向盲區”問題,實施專利轉化“靈犀”計劃,有效促進知識產權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高效轉化;在西部地區率先完成知識產權綜合立法,加快推進西安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國示范城市建設;建成全省知識產權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先進專利轉化和交易機構,百名知識產權特派員開展“面對面”服務。
聚焦賦能產業攀高向新,深化全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專利賦權,全省83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盤點存量專利近9萬件,其中6.3萬件進入全國可轉化專利資源庫;推動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性突破,建立多場景牽引、多行業融入、多主體支撐的生態試點;探索“專利+地理標志”“數據資產+商標”組合質押模式,做大知識產權金融“蛋糕”。
聚焦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程序銜接、標準統一等“一張網”協同保護,布局建設省級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項目46個,在英國、哈薩克斯坦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建立技術調查官隊伍及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成立涉外知識產權服務協作體,實現涉外知識產權“多個點”專業保護。
聚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工業強市、農業大縣、特色小鎮運用知識產權增強發展動力,聚焦全省34條重點產業鏈深入開展專利導航,推動商標、地理標志賦能縣域經濟發展,實施“地理標志+文化/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
聚焦打造開放發展新格局,積極拓展“朋友圈”,建立跨區域、高層次知識產權協作機制,建設創新驅動、協同聯動、高效便捷的“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知識產權助力提升全省制度、產業、人文對外開放能級。
“以陜西為代表的西部地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板塊。”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陶玉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