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4月18日消息(記者陳鏘)4 月17日,西安市應急管理局召開非法登山防范管控工作新聞通氣會,介紹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強非法登山防范管控工作的通知》。

該文件由西安市應急管理局、西安市秦嶺保護局、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體育局、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隊等7部門聯合印發,積極構建“事前防范、事中救援、事后懲處”的立體化管控體系,有效遏制非法登山活動多發態勢,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有效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科技賦能織密防控網

針對秦嶺山區非法穿越、未開放區域探險等高風險行為,《通知》要求,沿山區縣加大防護網、隔離欄、警示標牌等設施建設,布設“電子圍欄+紅外監測+智能監控+自動喊話”四位一體預警系統,有效防范和阻止游客進入秦嶺未開放區域,最大限度阻止非法登山行為。各景區要在峪口等各入口增設物理隔離設施,提醒并勸阻非法登山行為,通過“人防+技防+物防”的立體防控體系,織密非法登山防控網。

全民參與筑牢安全線

《通知》要求,各沿山區縣每年要及時發布公告,明確禁止登山的具體范圍和時段,明確非法登山相關處罰措施。同時加強對網格員登山安全知識、禁止登山有關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培訓,構建“網格員巡查+群眾舉報”的群防體系。各旅游景區、旅行社要加強對游客的宣傳和勸阻,體育部門要聯合登山專家和法律學者制作科普短視頻和警示教育片加強科普宣傳;秦嶺保護、公安等部門要加強與相關地市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交、協助處置的跨區域聯防機制,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拒絕非法登山的良好氛圍。

專業救援提升處置效能

《通知》明確,要建立航空快速救援力量,不斷提升山地救援能力,應急管理部門加強空中救援力量、社會救援隊伍和專家隊伍建設,組織調度直升機、無人機和有關專家及時參與搜救工作;各區縣依托社會救援力量組建山地救援隊伍,組織秦嶺山區居民建立向導隊伍。要定期開展山地救援訓練,不斷強化救援隊伍協同配合能力。遇突發險情時,由屬地政府牽頭成立現場指揮部,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確保“黃金救援期”快速響應。

違法必究形成震懾效應

針對非法登山行為,《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要積極發揮懲戒效應,依法開展事后懲處。自然資源部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對未經批準進入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進行嚴肅查處,公安部門要對損毀公物、妨礙公務者依法打擊,文旅部門要對旅游景區管理不規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以及違規旅行社按照相關法規條例進行處罰,體育部門要對非法組織開展穿越、登山等體育比賽活動的社會體育組織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對于依法查處的非法登山案件,相關違法記錄將抄送違法者所在單位、社區并公開曝光。公職人員參與非法登山的,將違法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和相關紀檢監察部門,依法依規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此外,公安、文化旅游、應急管理等部門要為社會救援隊伍或其他組織和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相關規定以及實際支出、雙方協定向接受救助者追償合理救助費用提供支持。

長效機制守護綠水青山

《通知》要求,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制定有關部門和屬地鎮街任務清單和切實可行的防范管控工作方案,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確保“事前防范、事中救援、事后懲處”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在汛期、防火期實施“封山控峪”,加強宣傳引導和警示教育,注重協調聯動和區域協作,強化網格管理和群防群治,加快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責任明晰、上下聯動的防范管控工作新格局。

編輯:侯凱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