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陜西某科技公司拿到拖欠已久的執行款時,激動地在感謝信中寫道:“對我們而言,不僅是執行回了一筆欠款,更是給了一個在懸崖邊掙扎的企業一次重生的機會,你們守護的不僅是一紙判決的尊嚴,更是小微企業對法治的信心……”這封感謝信,正是西安市政法機關推進“兩行動、兩措施”的生動注腳。

在古城西安,一場意義深遠的法治實踐正深刻改變著城市的營商生態。7月3日,這項承載著護企安商使命的“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從全省眾多候選事件中脫穎而出,獲評陜西省“2024年度法治事件”,這背后是無數打破常規的創新實踐,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西安探索,更是法治沃土滋養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中央法務區)推介交流活動現場

破局開篇 一場政法協同的“破壁行動”

“多虧了政法機關的全力支持,讓我們能夠安心專注于科技創新,西安的法治環境讓我們充滿信心!”西安某高新技術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原來,這家高新技術企業遭遇了一起復雜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企業多年投入研發的核心技術面臨被抄襲盜用的風險,這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得知情況后,公安機關第一時間立案調查,收集證據;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偵查方向;法院開辟綠色通道,加速案件審理。在高效的協作下,侵權行為得到及時制止,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維護。這一案例,是西安市政法機關推進“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護航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自2023年9月起,西安市政法機關創新開展以“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政法機關信訪問題化解攻堅和依法服務保障科技創新、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為核心的“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為西安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力。

面對企業急難愁盼和法律服務需求,市委政法委以制度機制突破為牽引,積極構建“4+1+1”制度體系——4項專項方案明確護企、信訪、科創、商事服務核心任務,1個實施意見確保持續深入開展,1個方案細化靶向攻堅重點任務。全市政法機關繪制“法治護航路線圖”“政法服務熱力圖”,積極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實現“企業有呼、政法必應”的快速響應。

這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協同機制,讓跨部門協作從“紙上協議”變為“實戰常態”。2024年,針對西安某物流園區拖欠商戶租金引發的群體糾紛,法院、司法局、市場監管局聯合入駐園區,3天內促成和解協議,既保障商戶合法權益,又幫助企業渡過資金難關,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全市政法機關聯動協作、同向發力,加快推動安商護企、惠民利企各項措施落實落細,“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從部署啟動、全面開展,到提檔升級、強力推進,再到靶向聚焦、聚力攻堅,取得階段性良好成效,以政法之為、法治之力助推西安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民警現場教市民識別假冒偽劣商品

護企安商 一把斬斷枷鎖的“法治利劍”

“感謝西安政法機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不僅有力打擊了侵權假冒產品,為我們企業討回公道,還幫助我們搭建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聯系點,持續保護了知識產權!蔽靼材晨萍脊煞萦邢薰鞠嚓P負責人說。

之前,該公司生產的清潔劑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給企業正常運營帶來了嚴重影響。關鍵時刻,西安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奔赴全國多地,深挖徹查侵犯企業商標權犯罪鏈條,有力地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是西安市政法機關開展“兩行動、兩措施”護航企業創新發展的生動例證。在“兩行動、兩措施”推進中,西安政法機關始終保持對涉企犯罪的“零容忍”。針對合同詐騙、職務侵占等“啃食”企業利益的行為,建立“涉企案件速偵速辦”機制,2023年9月以來,全市共辦理963起侵企刑事案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2.17億元。

更打破常規的是對“掛案”的清理。西安某生物醫藥企業因一起虛開增值稅發票案被立案后,因證據不足長期未結,導致企業無法參與政府采購。政法機關排查發現后,啟動“容錯糾錯”程序,依法作出撤案決定,并協調相關部門恢復企業信用,制定的《常態化摸排清理“掛案”的實施意見》,為長效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兩行動、兩措施”專項行動啟動當年,碑林法院主動出擊,通過訴前調解,高效化解了太白社區某商業運營公司和27家商戶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該案的成功化解實現了涉企案件靈活快速處理,為營商環境優化提供了強大的司法助力。

全市政法機關積極響應市場主體司法需求,依法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合理訴求,做實依法平等保護,加大安商護企力度,精準打擊合同詐騙、金融領域、企業內部職務犯罪等涉企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拓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成效,重拳懲治壟斷經營、欺行霸市等擾亂經濟秩序犯罪行為,著力營造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營商環境。

依法治理 一幅平安和諧的“楓橋畫卷”

今年6月底,在未央區綜治中心未央法院訴訟服務分中心,一場由退休法官參與調解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圓滿落幕。這場調解不僅化解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更為深陷困境的小微企業點亮了希望之光,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中踐行“楓橋經驗”、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西安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把法治作為化解社會糾紛、彌合社會矛盾、平衡社會利益的有效方式,在全省率先開展政法機關信訪問題化解攻堅行動。市委政法委牽頭建立信訪化解聯合研判機制,制定意見建議、檢舉控告、涉法涉訴“三類臺賬”,持續推動涉政法領域信訪問題化解。

西安將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創新,以市、區縣、鎮街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著力點,通過構建體系、健全機制、貫通合力、源頭預防,全面做強綜治中心、做實多元化解、做精網格治理,探索推進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新路徑,讓群眾“進一扇門、解萬家事”。藍田縣前衛鎮綜治中心深挖《呂氏鄉約》精髓,將“鳴鐘議事”“讀法誦約”融入調解全流程,通過前端排查、多元化解、文化浸潤,推動群眾訴求“一攬子”調處,先后化解一批矛盾糾紛,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

緊盯“權責明、底數清、依法辦、秩序好、群眾滿意”目標要求,西安市出臺《西安市政法領域信訪事項不予受理、不再受理辦理辦法(試行)》,積極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信訪工作程序更加規范、機制運行更加順暢、法治氛圍更加濃厚。

如今,一幅“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區縣、矛盾不上交”的“楓橋新景”在古城鋪展開來。

護航科創 一套量身定制的“保護密碼”

科技創新是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而知識產權保護是引擎的“潤滑劑”。市委政法委組織召開依法服務保障科技創新觀摩推進會,吹響法治助力西安“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行動號角。

為此,政法機關打出“組合拳”,2024年5月,西安中院聯合市司法局選聘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加入人民陪審員隊伍,推行“專業法官+專業陪審員”合議庭模式,有效提升審判質效。依托西安知識產權法庭及西咸新區、高新區2個巡回審判庭“一體兩翼”架構,為各類創新提供有力司法支撐。市檢察院與北、上、廣、深“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檢察機關建立知識產權協同保護聯盟,為科創企業提供跨區域司法保障。市公安局持續強化“531”預防警務機制,建立企業(園區)“暖心警務會客廳”51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06個,加強警企共治、聯防聯控。市司法局實體化運行“秦創原法治賦能保障中心”,舉辦“知識產權保護實務論壇”,面向企業發布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匯編》《典型案例摘編》,營造尊重知識、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

這種全鏈條保護,讓創新活力充分涌流。2024年,西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5萬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4500億元,法治已成為科創企業最堅實的“護盾”。

雁塔區檢察院干警到西電科技園開展送法入企活動,現場解答企業法律問題。

法商融合 一座服務對外開放的“法治地標”

2024年8月18日,西安知識產權法庭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絲綢之路仲裁中心合作,成功運用國際商事爭端“融解決”機制調解了一起涉外著作權侵權糾紛案,這是陜西省首例運用“融解決”機制,由法院與涉外仲裁機構聯合調解的國際商事糾紛案件。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正以法治為橋,構建對外開放新優勢。示范區成立一年多來,已聚集40余家法務機構,創新推出“跨境商事糾紛一站式解決”服務。在第八屆絲博會上,示范區促成10家涉外企業與法律服務機構簽約,與廣州、合肥等9城簽訂法治合作協議。

中央法務區的掛牌,更讓這里成為法治要素的“強磁場”。某央企西北總部在此設立后,依托區內的國際仲裁、跨境法律服務,將業務輻射至17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024年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0%,法治正成為西安吸引全球資源的“金名片”。

從護航企業的“及時雨”,到科創保護的“防護網”,從信訪化解的“減壓閥”,到對外開放的“通行證”,西安“兩行動、兩措施”的每一步實踐,都在打破思維定式、機制障礙,以法治的確定性應對發展的不確定性。

如今,漫步古城西安,市場主體活力迸發,創新動能持續涌動,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法治護航下徐徐展開。未來,西安政法機關將繼續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化“兩行動、兩措施”,讓法治這股“活水”,持續滋養這片沃土,讓千年古都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彩。(記者 王濤)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