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奔跑吧·少年”2025年陜西省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正式拉開帷幕,十萬名青少年將在這個夏天奔赴運動場,用汗水澆灌成長之路。

全省聯動,點燃青少年運動激情

“我宣布,2025年‘奔跑吧·少年’陜西省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活動西安站籃球項目夏令營正式開營。”7月12日,隨著一聲聲開營宣告,2025年“奔跑吧·少年”陜西省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活動在全省12個市(區)的約300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共同啟動。

開營儀式現場(陜西省體育局供圖)

本次夏令營活動采取“省級主導、市級參與、中心指導、社會主辦”的模式,實行省、市、縣聯動舉辦。“這次夏令營持續約40天,覆蓋我們15個校區,日均出勤1500人”西安站籃球項目夏令營負責人藥老師介紹。籃球項目僅是這次夏令營開展情況的縮影,據了解,本次夏令營共設置游泳、跳水、射擊(激光槍)等30余個青少年喜愛的體育項目,平均時長7天以上,預計惠及全省約10萬名青少年,陜南,陜北,關中,從大都市到小縣城,孩子們首次也有了自己喜愛項目的夏令營。

成長的收獲,體育夏令營掠影

在各個夏令營的活動現場,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激情,青少年們在這里收獲的不僅僅是運動技能的提升,更是成長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清晨的西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哨聲清脆,百余名小球員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開展運球、傳球與戰術跑位訓練。“過去總盯著手機打游戲, 現在每天練球 3 小時也不覺得累! ”來自西安的學員曹偉辰擦拭汗水說道。“這次夏令營我覺得非常好,感覺短短一上午,孩子就有了不少的成長。”曹偉辰媽媽說道。

訓練現場(陜西省體育局供圖)

在咸陽東洲武術學校,百名青少年身著練功服,跟隨教練學習武術動作。“從小就覺得武術很酷,希望能通過這次夏令營,讓自己變得更好。”來自三原的韓孟庭說道。

在寶成游泳館,清澈的泳池成了孩子們的歡樂海洋。對于一些原本害怕水的孩子來說,這里是他們克服恐懼的戰場。8歲的小周就是其中之一,剛來到夏令營時,他緊緊抓住泳池邊的扶手,不敢邁出一步。教練耐心地引導他,從最基礎的呼吸練習開始,一步一步地教他適應水的環境。他的媽媽看著孩子的變化,激動地說:“真的很感謝這個夏令營,讓孩子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恐懼。現在他變得更加勇敢了,也愛上了游泳這項運動。”

今天,類似的成長故事發生在陜西各個夏令營里,隨著夏令營活動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孩子將在運動中綻放光彩。他們在這個夏天,用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成長故事,用拼搏詮釋著青春的活力。陜西省青少年體育夏令營也將繼續發揮其積極作用,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平臺,讓“奔跑吧·少年”的口號在三秦大地持續回響。

破解“屏幕依賴”難題,拓展體教融合深度

夏令營的積極影響在學員家庭中引發共鳴。“孩子去年寒假刷短視頻日均6小時,今年學會了游泳以后,主動要求報夏令營!”寶雞學員家長劉女士感慨道。“不止家長,孩子們的報名積極性也很高,這次夏令營消息剛放出去,237個名額很快就報滿了。”寶雞站游泳夏令營的負責人胡老師介紹。夏令營的舉辦,讓不少孩子放下手機走向運動。陜西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增大體育供給,助力青少年學生提升技能、強健身心,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注入強勁動力,同時讓他們在暑假期間享受運動的樂趣。

長效機制助力全面發展

自2020年啟動“奔跑吧·少年”系列以來,陜西省累計開展冬夏令營活動超千期。本次夏令營作為體教融合的縮影,將持續在體育項目普及推廣、運動健康知識教授與傳播、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與數據統計、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初篩與甄別、體育文化的宣傳與傳播、青少年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延伸六個方面不斷發力。正如學員小張的感悟:“夏令營對我而言是一次珍貴的機會——在這里,我可以接觸更多體育項目,和朋友縱情運動。”在咸陽東州武術學校,這片揮灑汗水的運動場,正成為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鮮活課堂。

精彩的比賽現場(陜西省體育局供圖)

整個暑期,營員們還將隨著夏令營的開展參與各種類型的體育項目。隨著更多夏令營在全省鋪開,陜西正以體育為炬,照亮少年成長之路。“我們期望真正做到‘運動賦能成長 少年快樂奔跑’,讓孩子出汗運動,歡快玩耍,真正掌握運動技能,切實從孩子角度出發做好本次夏令營活動。”夏令營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秦嶺腳下的籃球場,到大美榆林的網球訓練基地,三秦少年們正以運動為筆,書寫著屬于這個夏天的成長答卷。

本次活動由陜西省體育局、省教育廳主辦;各設區市體育局、教育局,安康市教育體育局,楊凌示范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教育局,韓城市教育體育局,省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承辦;省直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各相關協會、項目體育俱樂部協辦。(陜西省體育局供稿)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