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經濟的大舞臺上,民營經濟已從“微不足道”成長為撐起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從商業航天的“星辰大!钡绞秤镁a業的“揚帆出海”,眾多民營企業在三秦大地扎根生長,走向世界舞臺。

從2到158,陜西商業航天“天空織網”

2024年11月1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顆衛星——“西光壹號04星”和“西光壹號05星”成功發射。它們由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西光航天”)自主研制,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西光壹號04星是我國首顆高分辨率點源甲烷監測商業衛星,其搭載甲烷相機、葉綠素相機和多光譜相機,是一顆具備甲烷氣體監測以及葉綠素熒光監測,兼具碳源和碳匯雙重功能的碳監測遙感衛星。

2024年11月1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光壹號04星、05星發射現場 受訪單位供圖

“04星能‘看’清楚碳從哪里排放,算出減了多少碳、還有多少排放需要中和,填補了我國商業化‘雙碳’監測衛星領域空白,將廣泛應用于生態環境監測、工業排放檢測、燃氣泄漏檢測、氣礦勘探、碳匯評估和碳交易等領域。”中科西光航天董事長兼總經理秦靜說。

西光壹號05星則化身“生態衛士”,實時掃描秦嶺植被與河流水質,為綠水青山保駕護航。搭載高分辨率的高光譜相機和全色相機,可有效識別農業作物、病蟲害,進行風險預警;對秦嶺植被健康、覆蓋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進行監測和分析,對渭河、涇河和灞河等河流開啟“超級掃描模式”,精細識別污染物質,時刻“站崗放哨”。

在空天產業信息中,衛星按照作用不同分為三大類: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

目前主流的商業航天星座,大部分為遙感衛星。市面上的大多數遙感衛星均為高分辨率遙感衛星,中科西光航天則采用了獨家的高光譜遙感衛星。

“高分衛星像高清照相機,而高光譜衛星更像CT機。前者輸出的為高清照片,后者除了照片,還有圖譜信息!敝锌莆鞴夂教旒夹g總師劉斷塵表示,目前,公司在太陽同步軌道上布局了9顆中科西光航天的衛星,并陸續傳回數據。這些數據具有高分辨率、高光譜精度等特點,能夠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

“陜西有豐富的地形地貌,非常適合發展遙感衛星!痹陉儽笨梢宰龅V山監測,例如甲烷氣體排放;在關中,可以做農業監測;陜南,則可以做茶葉、中草藥,秦嶺也是一個豐富樣本,可以進行火情火險的預警等工作。

2024年10月,省發改委發布《陜西省培育千億級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提出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聚力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高地。中科西光航天的崛起,正是陜西民營經濟在政策引領下,邁向高端制造業的生動實踐。

“陜西要有自己的航天品牌!”秦靜信心十足,今年中科西光航天將繼續發射4-5顆高光譜遙感衛星,成為陜西省內“自運營衛星數量最多”的陜西遙感衛星產業龍頭,以及國內高光譜遙感衛星“在軌數量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全國示范性企業。

2022年7月,作為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的空港新城,與中科西光航天正式簽約,總投資15億元,建設一個企業總部、兩個衛星應用示范基地、三條衛星制造生產線、四個衛星數據平臺、五個衛星應用中心,打造國內首個基于高光譜技術的衛星大數據應用中心,以及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衛星總裝基地、商業航天創新基地與科技人才培養基地。

未來,持續打造的“西光壹號”高光譜遙感衛星星座,最終將實現158顆衛星在軌星座建設規劃,目標是建成中國最大、最全的高光譜遙感衛星星座。

從秦嶺走向世界,陜西食用菌“揚帆出!

在商洛市山陽縣,一家民營企業正通過食用菌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走向國際市場。

4月9日,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分揀打包海鮮菇(記者 袁晨 攝)

4月9日,陜西元豐集團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園內,工作人員采摘、分揀、打包,一派忙碌景象。

作為陜西省食用菌鏈主企業,目前已建成10條整流域產業帶、69個園區基地、3300個標準化大棚,年發展食用菌9000萬袋,實現從菌種選育、菌袋生產到產品銷售的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

從房地產跨界進入食用菌產業,農業產業轉型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8年前,元豐集團曾因技術失誤虧損超3000萬元。

“起步階段,由于缺乏經驗,輕信所謂專家,在技術選擇上走了彎路。給企業帶來巨大經濟創傷。”董事長王耀亭直言,技術難題成為企業發展的“攔路虎”。

“產學研用”成為破局關鍵。

為了解決技術難題,元豐集團與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展食用菌菌種的選育與優化工作。

成功馴化金耳、羊肚菌等珍稀菌種并實現工業化量產。通過野生菌株基因測序與定向培育技術,研發出耐高溫、抗雜菌的改良菌種,使羊肚菌畝產提升40%,生物轉化率突破65%。

此外,企業面臨著用工和專業人才匱乏的雙重困境。當地農村勞動力以留守老人為主,難以操作現代化設備。“時常出現因為工人誤操作導致設備損壞,影響產量的同時,修設備花的費用比買臺新的都多了!蓖跻Υ祟H為無奈。

采用工廠化生產模式,通過引進智能化和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了食用菌的全年無休生產。

“這種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產量,還確保了食用菌在最佳環境下生長,滿足了市場對食用菌的全年穩定供應需求!标兾骱拓S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傳勇介紹。

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黑木耳菌袋4000萬袋、海鮮菇1200萬袋、平菇300萬袋、滑子菇500萬袋的生產能力,2024年銷售額首次過億。

通過土地流轉、務工薪金、自主經營等多種方式,實現了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的雙贏局面。據統計,帶動當地直接用工2200余人,1.9萬農戶鑲嵌在食用菌產業鏈上,戶均年增收1.3萬元。

2024年底,元豐集團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120畝的山陽縣食用菌產業園三期項目正式建成。構建了涵蓋養菌、菌種生產、出菇、罐頭加工車間的完整產業體系,實現了從菌種源頭到深加工產品的一體化生產模式,填補了山陽縣食用菌菌種生產市場空白,推動食用菌種植、加工以及市場銷售向更深層次發展。

“出海是品質的‘國際認證’。”王耀亭表示,目前生產的滑子菇系列罐頭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出口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泰國等國家,三期產業園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000萬元,未來計劃拓展東南亞、中東市場,讓陜西食用菌香飄世界。(記者 袁晨)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